我們來看一下時間軸上比較關鍵的節點
I.
新冠肺炎的開始 - 2019/12月
II.
COVID-19 大流行 / 全球金融大救市 / 2020米國大選民主黨上台 - 橫跨整個 2020
以上 I/II 屬於國際影響台灣事件,台灣處於被動地位
III.
基於上述 II,引發資產價格驟升,台灣民選政府內閣 房地合一 2.0通過 - 2021/4/9
此法從結果來看,直接造成三大影響
A.回溯 2016取得房子,賣出獲利課重稅
B.預售屋 2021/7/1 以後轉約,獲利課重稅
C.2021以後取得新成屋,6年內買賣課重稅
A + B + C 這三項影響之累加,
直接導致 新成屋 / 5年內新屋 /預售屋 之供給量減少,市場房價推升
剛性買家"相對"有機會買到不含45%轉嫁稅的房子
(當然更多的是沒被課45%也要加價的老房子)
要嘛就是買 2016年取得比較舊的房子 -(1)
否則就是買 預售屋 -(2)
然後我們看
(1) 這是被散戶所把持的市場 也就是八成台灣人都有的自住房
如果他便宜賣你,他要買新的房子可能只能買比較小/或者也是換老房/蛋殼區
所以通常也會漲到接近周遭區域新成屋可能7.5-9.5折成交
(2) 小建商預售屋通常便宜賣,同區域小建商要快速打贏大建商就是打價格戰拚翻桌率
大建商資本厚同時有強大行銷資源來洗客人,不會便宜賣,即使是vip也沒便宜多少
同時大建商賣越貴,小建商越高興,可以蹭大建商的價格略降一點來賣
這對於 投資客 和 自住小資群族,是一個好選擇
所以禁轉約 -> 打小建商 -> 把價格戰封死 -> 房價繼續向上噴發
幾乎可以看成是 房地合一 3.0 把最後低價取得新房之路給徹底封死
今天禁止轉約,等於把(2)小建商價格戰之路封死
也就等於了 把 投資客/自住小資族群 的路給封了一部分
投資客 和 自住小資群 主要差異在哪裡 ?
我認為主要在面對房屋買賣的底層心態
投資客面對問題的下一個念頭是: 那我要怎麼閃過這個政策的影響來買賣 ?
這個地方 短期有沒有 補漲空間/長期有沒有建設發展/成本效益周轉如何 ?
但 自住小資族群 的下一個念頭走向感性
房價這麼高誰買得起 / 政府該死 / 炒房客該死 / QE該死 ->
最終發展成 -> "我買不起,就要讓買得起的人付出代價"
殊不知,就算你讓買得起的人付出代價,也不會就讓你你就買得起房子
要買房子是要靠足夠的錢,並不是讓買得起的人付出代價
這是兩件事,但政府卻無視,順著無殼蝸牛的怨氣連帶割有房者的韭菜
這位部長比較讓我看不起的地方在於利用 自助小資群族
"我買不起,就要讓買得起的人付出代價" 的心態
讓多屋持有者來繳更多的稅,例如前面所說 2021/4/9 房地2.0的 45%
還有接下來整在討論各縣市要多抽一筆的屯房稅
如果說政府拿到這 45% 稅 和屯房稅
是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補貼來作用給買不起房子的這些小資群族身上
那這些小資族群課重稅訴求是有道理的
因為達成了 屯房者的獲利 = 無殼蝸牛 的補貼
但問題在於政府並沒有把這些稅收拿去補貼給無殼蝸牛
而是利用 無殼蝸牛的矛盾 向 有2戶以上房產者 來課稅
這是典型共產黨式鬥地主的實踐玩法
利用無產階級 來鬥地主階級 最終獲取利益
結論1.
不滿高房價的無殼蝸牛們,建議你們的策略應該聚焦兩項
(1) 要求 房地合一稅/地價稅/屯房稅 拿來補貼公宅建設/租金補貼
(2) 想辦法讓自己賺更多錢,甚麼都是假的,房子是錢買的,有錢就不用受制於人
結論2.
這是給政府的建議,不要再玩鬥地主的遊戲
透過政策讓底層人民收入變高
2019-2021 這個大時代,有智之士趁此機遇賺了不少錢,但底層更苦,使得兩極化更嚴重
這會造成社會仇視、分裂,外部成本最終會轉嫁到全體民眾身上
同時不能轉約的作法,只會讓供給量進一步再降低,更進一步讓房價僵化、居高不下
以我個人利益而論是樂見其成,只是不忍心聽到買不起房者更加絕望的悲鳴
政府要想的是提高人民收入,就像竹科人買的起房子,嘴巴抱怨貴,身體買得起
政府能不能提升底層人民的收入,讓他們也買得起,至少租得起才是重點
結論3.
對於前半場房股匯實體產業獲利的人來說,這場派對還沒結束,
但下一個變化來到的日子也不遠了,
能持盈保泰,連續好幾代,子子孫孫在你墓前笑到最後的才是真贏家
如果能夠站在 無殼蝸牛 的立場想一下,
呼籲政府提升底層人民薪資/待遇,把已經既成政策收到的重稅直接/間接補貼無殼蝸牛
讓貧富差距縮小,社會也才能更加有凝聚力、更加和諧,也更有希望
如果你也是定期捐款弱勢、改善偏鄉失學孩童的有志之士,
台灣底層向上提升,相信這個社會結構才會更穩固,對於資本家/中產階級 都是好事
最終正念也會正向回饋到你我身上
※ 引述《humbler (獸人H)》之銘言:
: 連結:
: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11127/U3GW32UBZZBXHCBPDONPZK2FGQ/
: 內文:
: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近日透露下一步打房方向、拋出「預售屋禁止轉售」試水溫,引起市場
: 論戰,建商多認為房價上漲,來自供需及成本,「現在是購屋人口最多、錢最多、成本最
: 高,房價當然漲不停」,另有專家直言:「房市已經到燙手的程度了,打炒房箭在弦上,
: 但可解套方式很多,加上房市基本盤不變,任何手段恐怕都淪於成本轉嫁買方。」,因此
: 多數專家一致認為此舉對房市不會有影響。
: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認為,房價飆漲,是動搖國本的嚴重問題。日前也在行政院討論中,其
: 中之一是再加強預售屋的管理,當中包含「預售屋禁制轉賣」規定,言下之意未來可能將
: 關起市場低槓桿、高報酬的轉賣方式,像是最近高雄傳出有建案購屋族,預售付出69萬元
: 、就加價400萬元一事,未來恐怕都看不到,至少都要等3年後成屋才能轉售。
: 經營租賃業者、仲介業者、建設公司的優式租售管理創辦人傅韋豪認為,台灣房價從2008
: 年開始飆升,不論自住客或投資客買方,都已經嚐到房價翻倍再翻倍的甜頭,如今加上通
: 膨及低利熱錢,不論市場房價多高,購屋族都勇於追價、信心爆棚,另再加上恐慌性認輸
: 買盤,進而有一屋難求狀態。
: 回歸到政策面,傅韋豪認為,若要採取「不准轉賣,只能解約」,對於抑制房價的效果可
: 能不大,畢竟市場的應變能力,永遠超乎想像。舉例來說,若現在預售屋改成「不能轉賣
: ,只能解約」來執行,會不會演變先解約再購買,新買方把一樣將價差補給原買方,如此
: 一來,不僅第一手投資客還能合理避開房地合一稅,違約金的成本則轉嫁在售價中,房價
: 一樣下不來。
: 現在房市購屋主力是六、七年級生,正好是人口紅利最多時,「人多、錢多、成本高,房
: 價當然漲不停。」傅韋豪指出,房市基本面不變的前提下,任何干預政策手段,或許會讓
: 部分人打退堂鼓不買預售屋,但對投資者影響不大,最後恐怕成本淪於轉嫁買方,一般民
: 眾真正要購屋時,更是會苦不堪言。
: 此外,根據市場觀察,早有部分建案規範不得預售間轉售,但檯面下還是屢有私找買家、
: 立私約等方式,因此不少建商私下認為,此舉是有助減少預售市場換手頻率,但對於房價
: 不會有任何影響,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說:「建商間之買賣契約,純屬
: 私權間債的關係,不用移轉,那得先配套健全才有達到抑制市場作用,而非單一政策。」
: (王鈞生/台中報導)
: 心得:
: 不得預售屋轉售
: 但是檯面下交易還是很多啊
: 這應該是嚇嚇人而已吧?
: 而且這要怎麼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