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價銷售應該是目前主流銷售方式了,
以一個消費者角度來說也是很贊成這種方式,省得大家在那演戲,
以往就算你搬出各種關係,各種技巧好不容易定價-10%心滿意足成交,
結果打聽下旁邊鄰居居然有更強的靠山拿到-15%成交,這種相對剝奪感讓人產生不愉快
的情緒。
今天不二價銷售方式,反而會讓購買方比較有安心的感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
靠關係的價格。
那現在問題反而是,消費者如何確保建商or代銷開出來的價位一致?
以預售屋銷售方式來看,簡單分兩種
1.秒殺案,新聞上排隊建案適用於竹北區 or 各大城市口碑建商推的建案
這種案子除了vip\中人\肯請假排隊的人才有辦法第一時間拿到的案子,
消費者能不能附註有法律效力的條約?
例如:
A棟無景面馬路,不二價為底價*樓層差1500/坪。
B棟無限棟距,不二價為底價+3000*樓層差1500/坪。
以實價登錄同月份成交價格回推樓層售價,若有誤差XXX需返還價差XXX元,或
購買方有權單方面解約,賣方須賠償買方期間機會成本損失XXX元這樣?
2.正常預售屋銷售,採總銷售成數2/4/6/8成調價,或採工程期 前/中/後,期調價
例如:
A棟無景面馬路,不二價為底價*樓層差1500/坪。
B棟無限棟距,不二價為底價+3000*樓層差1500/坪。
保證同銷售期同價(依實價登陸月份or合約書簽約時間),不同期銷賣方可調整銷售價格
,若有誤差XXX需返還價差XXX元,或購買方有權單方面解約,賣方須賠償買方期間
機會成本損失XXX元這樣?
重點是有沒有辦法避免銷售方假借不二價之名,實際卻有各種關係戶,並且有可以賠償的
條約實際去限制他們? 不然我相信一般人還是很接受不二價的方式,價格開出來,滿意
可接受就成交,不行就忍痛放棄再找其他,不用在那543擔心便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