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lotofjeff ( )》之銘言:
: 以前想過一個問題
: 當有包租公、包租婆, 用收到的租金購買更多房地產, 然後又創造更多租金收入
: 這樣循環下來也相當可怕. 歐美似乎就有這種累積龐大資產的家族
: 台灣有嗎? 雖然以戰後80年來看, 這樣的時間還不夠長,
: 但我覺得, 不少家族正在這樣做, 房地產只租不賣, 然後越買越多, 一代接著一代
: 精華地段是不是就是這樣被炒作上去的? 這樣房地產要跌真的很難呢...
: 一旦有人低價釋出, 就會有資金進場接手, 而且這些資金只會越來越雄厚, 價格也只會
: 越墊越高, 想到就覺得, 好想加入XD
※ 引述《alotofjeff ( )》之銘言:
: 以前想過一個問題
: 當有包租公、包租婆, 用收到的租金購買更多房地產, 然後又創造更多租金收入
: 這樣循環下來也相當可怕. 歐美似乎就有這種累積龐大資產的家族
: 台灣有嗎? 雖然以戰後80年來看, 這樣的時間還不夠長,
: 但我覺得, 不少家族正在這樣做, 房地產只租不賣, 然後越買越多, 一代接著一代
: 精華地段是不是就是這樣被炒作上去的? 這樣房地產要跌真的很難呢...
: 一旦有人低價釋出, 就會有資金進場接手, 而且這些資金只會越來越雄厚, 價格也只會
: 越墊越高, 想到就覺得, 好想加入XD
https://drlazywen.com/448/
參考網頁整理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書摘III」
1.現在勞務所得和資本所得都不均,特別是資本所得。
2.美國最富10%,擁有美國72%財富,最後50%全體總和只擁有美國2%財富。
3.最富有的前10%,內部資產落差,依然非常龐大,這群中的10%(等於全國
前1%,支配階級),擁有全國25%財富。這群中剩下的90%,則有全國35%
財富。
4.前1%支配階級,金融性和營業用資產的占比,遠遠高過不動產,越往頂端去
不動產的占比會越低。
5.最富有的前10%,扣掉第四點的支配階級,剩下的人不動產約占去他們財富
的半數價值,有些人甚至高達四分之三
歐美普通有錢人,不動產是資產的重要一環。但真正支配階級有錢人,不動產
占比越來越不重要。但台灣國情不同,不知此現象是否需做調整。
一般人想進支配階級,也沒足夠的資源和能力,乖乖買房地產比較實在。
所得不均依定是勞務所得不均與資本所得不均兩個要素加起來的結果
資本的分配就更極端了。在財富分配最平均的社會(1970-80年代的北歐國家)
,最富有的前百分之十群體擁有全國約50%的財富,在2010年代,歐洲大多數
國家,最富有的前百分之十群體,擁有全國約60%的財富。然而最令人震驚的
是,法、德、英、義這四個國家,有半數的人口幾乎一無所有!最貧困的後百
分之五十,僅擁有全國5%的財富(2011年法國的統計數據, 下層階級只擁有4%
的全國財富,相對於上層階級,握有62%的全法資產)。而同一年度,美國的調
查階果顯示,最富有的前百分之十群體,擁有美國72%的財富,而最貧困的後
百分之五十,加起來只擁有全美財富的2%而已。
最富有的前百分之十群體,擁有總財富的60%;換句話說,以平均財富為二十萬
歐元的假設中,上層階級平均有120萬歐元的淨財富!是這樣嗎? 並不是,最富
有的前百分之十群體,內部的分配不均亦不惶多讓。如果上層階級擁有全國60%
的財富,其中支配階級(前百分之一群體),握有全國25%的財富,而其餘的百分
之九則共有35%。講得更白話一點,前百分之一群體擁有整體平均值25倍的財富
,其餘的前百分之九,僅是平均值的4倍而已。這些資產的組成也有很大的不同
,對於其餘的前百分之九,握有80-100萬歐元財富的人而言, 不動產約占去他
們財富的半數價值,有些人甚至高達四分之三。但對前百分之一的支配階級而言
,金融性和營業用資產的占比,遠遠高過不動產。若財富介於200-500萬歐元之間
,不動產的占比不會高過三分之一,淨資產500萬歐元以上的富人,不動產的占比
通常不到20%,若財富超過2000萬歐元的富豪,不動產的重要性會低於10% ,資產
的組成會轉為以股票及公司持分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