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g101281 ()》之銘言:
: 想起大學常聽的一個歌手兼補教名師 李立崴的歌
: its long way home覺得蠻好聽的
: 結果沒多久就自殺了 當時新聞也不少 我當時以為只是憂鬱症。
: 但剛回顧一下新聞才發現
: 李老師自殺前幾個月 在台北買3000萬豪宅送媽媽
: 結果因為房仲話術 導致忽略了房貸(當時房貸難貸的樣子?) 贈與稅等等其實壓力很大
: 不買的話房仲也不給付違約金 說要告他
: 最後賠200萬賣收場,加上奢侈稅仲介費約賠800萬
: 因有跟朋友借錢 銀行借錢等等因素 壓力太大而結束生命
: https://m.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3470736
所以他買了還沒兩年就賣掉?
然後賠這麼多錢?!?!?
so..
它等同一開始買的時候就不知道他要支付多少房貸和稅金?
買了以後支出貸款撐不住,選擇用賣掉的方式處理掉房子?
(因為付不出房貸而被法拍,可以免奢侈稅)
然後賣價低200萬+450萬奢侈稅+150萬傭金(5%)
雖然說對死者不敬.
但...如果真的照上面模型那樣進展.
他是XX嗎...XD
另外他自殺時間是2013年....
雖然買的地點是台北信義區.
但是理論上價格還沒下修.
外加他不是號稱月薪30萬?
3000萬的20年房貸一個月大概15萬.
另外新聞有寫到,他有開一年的寬限期.一個月只要5萬.
所以整件事情看起來其實滿詭異的.
之間還有一個投資外幣事件....不過好像說他沒被騙.
另外有欠卡債120萬.
然後最扯的是.
聯合報報導.
他做過好幾次不動產投資.
以下出至 2009年5月27日聯合晚報 " 李立崴買賣房 賺百萬價差 "
「投資理財我偏好買房、賣房賺價差,其他像股票我則幾乎不碰,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守在
電腦前注意數字每分每秒的浮動!」
「我記得我買那棟房子花了6百萬元,賣掉時的價錢談到了9百萬元,買賣之間賺3百萬元
,從此也找到投資房市的興趣,接連在台北市古亭、光復南路上、淡水陸續買房投資。」
之前他在光復南路上購買一棟30年老房子,改裝後一買一賣賺進150萬元,接著又換在台
北古亭地區再買兩單位預售屋,等房子陸續完工後,他先把位於9樓較好賣的單位脫手,
輕鬆賺進90萬元後,再把盈餘拿了三分之二裝潢低樓層的單位,結果又迅速被買主看中再
脫手,加上兩單位停車位售出,算算不到一年賺進150萬元。
這給我感覺,事情應該並沒有表面上那麼單純.
一棟3000萬的房子.
他買了差點過戶不了,然後想要跟仲介解約被拒絕,找朋友擋了400萬才過戶下來.
這如果再買成屋的情況來看就有點不可思議.
為啥買房子,能不能過戶,錢夠不夠都不知道?
然後就簽約了.
簽約之後還反悔??
不過後來還是過戶下來.
吃下一間3000萬的房子,理論上在信義區出租應該可以租到6萬塊up.
因此實際上他只要月支付10萬就夠了.
外加他第一年有寬限期.
那這樣,他為啥要選擇在奢侈稅時間範圍內把房子賣掉?
難道他不知道有奢侈稅這個東西?
另外看他的投資路,似乎滿坎坷的.
甚至有朋友借了200萬就失聯,後來才看到對方開跑車出現...XD
有點像那種,手上有錢,一大堆人繞著他捧懶趴.
然後動不動就告訴他,這邊有一個投資機會,那邊有一個發財機會.
(我相信版上大家都是這種情況...身邊找投資給機會的滿滿滿,,,XD
手上有錢必然遇到的情況..你沒遇到??大概是你不夠有錢..XD)
而他又可能很容易跟別人混熟,揰著人情還是義氣,到處亂跟.
另外他好像在唱歌事業上面一直虧錢.
不過唱歌能虧多少錢倒是個問號.
二十萬三十萬五十萬??.....
這應該已經不能用投資去形容,這應該是花錢買樂子.
基本上,以他一個月薪30~40萬的補教名師條件來講.
支撐一筆兩千多萬的貸款應該沒啥壓力.
更不用說他還單身,又不用養小孩和老婆.
真的有壓力,也不是賣3000萬這一間,而是賣看是他淡水自住的還是哪間.
而且,3000萬的房子搞得他很累累到瘦11公斤?
會不會是跟別人合資在搞得,合夥人在那邊鬧意見分歧?
不過如果合資,那虧錢也不是全部他賠,合夥人也分擔掉了...
so....
看起來,新聞記者根本沒有真的去理解整個自殺的細節內情.
單純就是把不動產和自殺硬要連在一起..XD
補上新聞來源.
https://reurl.cc/NRN805
炒房應該是所有投資裡面風險幾乎最低的.
(喔...比定存還低喔.
因為定存利息比通膨少,所以定存是虧錢狀態...
那你只要不虧錢,風險不就比定存低了..顆顆)
另外,本版大家看這麼久
應該很少看到自己搞不清楚自己貸款能力.
然後買"成屋"搞到自己,又過戶不下來,過戶下來又知撐不住房貸的故事.
通常炸掉都是預售屋,以為可以轉掉結果轉不掉,然後過戶不下來炸掉.
成屋炸掉的故事其實真的很少聽到.
因為大家都會有一定的財務以及現金流估算能力.
而這種估算是很單純又直接的.
所以不動產也因此會是投資風險幾乎最低的.
因為一切都很簡單就可以估算並且掌握..
你不動產都覺得風險高,通常你不適合市面上99%的投資,包含實業..XD
你只會嫌不動產賺太慢,但很少會嫌不動產風險太高.
這也造成.
其實我們投資客很愛聽不動產玩到炸掉的故事.
除了可以做自己的警惕之外.
一般不動產要玩到炸掉的故事真的很少...很難聽到.
比較慘的就是,投資了半天,要死不活.
例如買2000,過了好幾年變成2050....靠邀...
這已經是很悲慘的故事了...
而且就算少數真的買到虧錢,例如AMAX好了.
那通常要嘛就是認列損失出清,要嘛就是繼續抱著出租,等未來解套.
(並且算上租金,應該虧損也回來了不少,租金看起來也有兩萬,so.已經回來100萬)
很少造成很嚴重惡性的個人整體財務崩潰現象.
另外在聽故事的時候.
其實會有大約2~3成的故事內容都不太合理.
所以都會懷疑,要嘛另外有隱情,要嘛就是講故事的人自己腦補的故事.
因此像李立崴事件.
應該是另有隱情,記者講故事不清不楚,細節沒有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