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樓其實有個雙面刃,
是管委會有無選對人,
選對可以讓社區更有品質,
靠的是社區初運作時就能建立好的管理制度,
包括:
1)財務面
好的:
多元繳費方式(信用卡/超商/匯款/臨櫃)
帳務(收支、存入保證金…等)清楚
有追繳制度避免產生欠繳戶
編制長年期預算,讓每月結餘符合估計
將錢花在刀口上
不好的:
櫃台收現金
收支帳務不清
欠繳的不處理
私人利益多聘物業
過度節省,少了住新的便利(如清潔/清運頻率)
2)制度面
停車空間的限制(雜物堆積)
委員鄰選辦法(興利或防弊走向)
物業聘用/支出金額的權限(管委會/區權會)
制度好或不好,看管委會的執行力
而興利防弊的取捨,
得看第一、二屆管委會合作狀況,
做得好的人會希望能連任
(興利,不綁連任限制,物業也由管委會決定)
少戶數/做不好會想用抽籤或輪流方式
(防弊,主監財最多當一任要輪調,物業選聘交區權會)
基本上,單坪收多收少除了服務等級的差異,
最好是要有財務專長的住戶跳下來坦,
才能為社區開源節流,
並在預算內提供住戶應有的生活品質。
舊社區就憑運氣了,
單就停車空間濫用、財務健全及透明度…等,
前面沒維持好,
後面要大刀改革是不太可能的事。
※ 引述《scitamehtam (scitamehtam)》之銘言
: 最近有朋友想買房,他們是第一間
: 之前沒需求一直沒買,最近是疫情後要結婚
: 只好買房子了,他們夫妻跟我們已經有買房的人討論
: 我是老屋派,幾間都不新
: 另一派是新大樓派
: 但是一聽到他們的管理費每個月都要繳不少
: 聽到目前大約一坪管理費都在80-150之間
: 抓110去算好了,50坪
: 一個月要價5000元
: 還有大樓共用電費等等
: 但這5000是費用,花下去就沒了
: 而中古屋幾乎沒公設、也不用管理費
: 其實省非常多耶…
: 實際使用坪數也大,還可少繳那麼多管理費
: 而且通常同樣價錢,中古屋地段都更好
: 等到中古屋80年
: 新成屋 50年時
: 整個價值誰高誰低就很清楚了
: 這樣買新大樓真的划算嗎? 長線感覺超虧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