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感慨
其實極限操作買房並不是很有必要
但是從業不動產多年,其實可以從客戶中畫出一條中產階級的軌跡
剛出社會20幾歲,買不起房不要急
20幾歲的買房人口其實只是少數
絕大多數購買主力是落在30歲以上
台灣中產階級的軌跡是怎麼畫的呢?
10幾歲的時候念好書,考個好大學
20幾歲出來後,就能找個好工作,或考個公職類
30幾歲的時候累積了一些資本
(20~30歲近10年時間,每年存個10幾萬,差不多也1~2百萬)
找好了另一半結婚(選願意一起打拼的很重要,美貌其實不重要一下就看膩了)
結合10年資本,以及兩家四代之力(加上雙方父母資助頭款)
其實拚一間房不是難事(但是難免會犧牲一些條件將就)
然後住個5~10年,搭上資產增值以及夫妻打拼累積資本
差不多40幾歲會換一間大一點,真正理想中的房子
以上是我看過最多中產階級的軌跡
這樣走的路大概是台灣中產階級主流穩定之路
如果不是走在這條路上,那你大概是掉(中產階級的)隊了
脫隊的原因不論為何,是自願的或非自願的
要回到隊伍當然就要比較辛苦
ceca的方法是其中之一,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一輩子走自己的路
不過如果是20幾歲的朋友
現在不是非買房不可的時間
還有許多排序更高的事物
充實專業知識,提高工作薪資,加速累積資本
慎選另一半
有空看看房版,學些不錯的觀念以及補充不動產知識
倒也不是一定要急著去做極限操作買房
3、40歲脫隊的朋友
那就麻煩點了
現在是取捨的問題
需要比旁人做更多功課,以及比旁人有更多的犧牲以及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