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aBronJames (King LA Bron James)》之銘言:
: 是不是人人買得起嗎?
: 答案不是 可能5成買不起
: 靠爸媽可能降低到1/3
: 但跟房價會不會漲是兩件事
: 跟有錢人有多少 可以推動房價多少
: 這是兩件事
: 為什麼不能就事論事討論就好
我覺得你要討論是不是"人人買得起"
首先你要把標的物區域放得更大
舉例來說
大台北地區假如你要便宜大樓還是找的到如五股泰山或樹林
舊公寓的話,你要便宜甚至可以找到台北市離捷運遠一點的老公寓
所以問題不是人人買得起的問題,是人人買不買得起自己想要的標的
但人的慾望無窮,資源有限,所以買不買得起只是一個被扭曲過的議題
其實這個盲點也是我以前的盲點,身為非電資醫牙來說
我以前以為我自己買不起=大家都買不起
後來隨著長大接觸的產業和人變多,才發現買房這種事情要競爭的
不是同齡的而已,而是兩個世代或甚至是數個世代的財富比較
更何況同齡收入很多都比想像中高得多了
原來不到PR50的是我自己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我之前有推文提到
內科裡面有幾間外商的FMCG,大家最瞧不起的HR
Senior level(8年以上)其實薪資可以接近兩百萬甚至破兩百
要是另一半本身是豬屎屋、或也是外商,兩人年收破五百也是正常
這還是2020年左右的狀況,2023年估計因為通膨蠻多外商Merit今年應該都有機會摸10%
那因為台灣長期低利,政府也希望土地價值持續翻倍
(越出北市越有這個傾向)
只有某前任總統真的以為打房大家會喜歡,真的打下去臭得要死
事實上就是,只要你上游資金不緊縮,房地產這種套現金流配上低利根本磨不死人
這一波暴漲之後隨著資金冷卻可能會回檔
但或許你認為你"應該買得起"的區域高機率會比你想像中的堅挺
因為那些地區都是稀有財 (北市、新北精華區、或是新竹台南台中等高度就業區)
總結
1. 買得起買不起其實是關乎於你想買的標的 (我也想買青田街阿QQ)
2. 你想買,別人也想買,自然就會是世代財富累積的競爭
3. 其實真的不用跟現實去爭邏輯,我從高中開始聽到房價過高,聽到出社會
我到現在還是覺得房價過高沒錯,但又能怎麼辦?
還不是在2018年投降了? 跟現實投降,不寒磣,難道你要去填基隆河造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