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ketammy (liketammy)》之銘言:
: 今天去搶一間房子,本來信心滿滿勢在必得,沒想到被個老投資客出更高價買走了,心情
: 之糟比失戀還痛苦,我現在就躺在沙發上療癒心靈,超像以前初戀被搶走一樣,不知到有
: 沒有人跟我一樣?
行為經濟學有一個概念
叫「贏家詛咒」
意思是,在拍賣會上光榮得標的贏家,往往是慘賠的冤大頭
因為競價的過程價格不斷攀升,高昂的價格從某個角度來看,無疑是購買者的負擔
如果價格超過內在價值,那就會造成損失
現實上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比如說油田、併購、電信頻道競標
或者是自砍價格、拉長收帳天期,只為了打進某廠的供應鏈
搞到後面大家利潤都很薄,經營辛苦,甚至還會虧損
內卷到最後,也只是卷了個寂寞
那為什麼人會有這種不理性行為呢?
因為「稟賦效應」在作祟
在有利潤空間的時候,人們會想去競價
隨著價格抬升,壓縮利潤,競價者漸漸退卻,最後只剩下幾組買方在纏鬥
這個時候買方就會進入一種狀態:
「哈哈! 這個東西(幾乎)是我的囊中物啦!!」
而「稟賦效應」讓人們對自己的東西有高評價
所以競價時的高漲情緒讓買方沖昏了頭
他認為這件(快)是他的,所以高估了其價值
因此不理性的出高價,最後賀成交
搞不好那位老投客簽完約,回到家後
競價的激情退卻,冷靜下來,突然覺得高處不勝寒
勝利的喜悅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只有曲終人散的空虛感而已
雖然開了一瓶香檳,但其實只是苦中作樂的慶祝一場慘勝罷了。
這樣,有沒有讓你覺得開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