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大家,最近跟家人在看台北15年內的,室內空間約25坪上下。
看到一個物件有在考慮,但是公設比約50%,比周圍3-40%高出許多。
主要是因為戶數少,使得公設比很高,相同主建物加陽台大小,要多花10坪左右的錢去購
買
目前談的時候,我的立場是認為,這樣的高公設比應該用周圍同室內內空間的物件做對比
再的比較往上加。
房仲那覺得,雖然公設高,不過也是在權狀內的部分,加上土地持分因為戶數少,也會多
一些,應該用權狀含公設的行情來談。
但這種方式,跟其他物件比,室內空間就縮水了7-8坪。
家人其實很喜歡這房子,不過目前在開價上我跟家人的意見差異蠻大的。
想請問看看大家,這種公設比很高的物件,應該要怎麼評估呢?
用實際室內的使用坪數或是權狀扣掉車位的坪數合理呢? 用室內坪數再加一些價?
另外土地持分雖然比較高,不過我的想法是這房子才成屋不到15年,應該就下來2-30有不
太可能再都更。
土地持分的部分,未來如果需要用房子抵押做貸款,銀行會單獨看土地的持分增加額度嗎
?還是這個沒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