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要針對你 是針對央行 但是你圖做很好 我來用一下
: 1. 之前我們都沒有管制 結果很多人 第一戶都沒有房貸,然後再去借錢出來,我們覺
得
: 樣不好 ,所以現在第一戶沒有寬限期
: https://i.imgur.com/2E4fGMv.jpeg
: https://i.imgur.com/7bW0hKD.jpeg
如果討論以前完全沒政策時代 通常第二間 頂多到第三間就沒寬限惹
而且第二間有時候只給一年
寬限期這跟你收支比相關 簡單來說 以前寬限期給不給是看你經濟能力
有趣的是 正常金融邏輯 是還款能力越穩越強 反而願意給
會用到新青安的反而拿不到 Q
這點應該很多人早忘惹
寬限期只給有錢的? 對啊 你懷疑嗎? 是不是政策黑手很久了卻不知道
政府幫想上車很久了啦
: 2.即使今年經濟成長3.85% 但是其實經濟成長沒有很強勁
: https://i.imgur.com/iW3BM8Z.jpeg
他2018上任
那我從2019開始貼 3.06 3.39 6.62 2.59 1.28
所以3.85的話是他任內第二名 沒有很強勁? 那其他應該是微爛?
至於央行總裁對於經濟成長要不要負責我不知道 我只是貼數據而已
: 3. 我們整體總放款 以2024 跟 2018年底相比
: 總放款只有成長40%
: 但是房地產卻成長60%
: 所以很明顯發現我們放款資源 都集中在不動產
: https://i.imgur.com/VKoKfUZ.jpeg
怎麼不說是實業投資太爛 沒人想投?
不開放海外金融機構 方便大家把錢轉去買海外投資商品?
錢會往有利的地方去 這不是金融常識?
房地產放款成長>總放款成長 這是果 不是因
去找因果關係解決 懂嗎?
: 4. 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 不利金融穩定 及金融永續發展 (簡報原文)
: 然後開場白先來一句 : 大家普遍認為房市會一直上去,(開始激動 還特地把口罩拿
下
: ,開始講這個簡報)
還不是他媽全台灣50%房子都在921之前
挖靠 買個 "安全"的房子都辦不到?
都住在老舊爛房子 有利於金融穩定?
花蓮那一波地震 現在多少店家倒掉? 金融很穩定? 很永續?
一定要等到天然都更?
央行不能給予都更優惠貸款? 危老? 補強? 都給優惠貸款
興建社宅 優惠貸款 這些擴大供給 一收一放 才是正確的吧
: https://i.imgur.com/Nrqm8uU.jpeg
: https://i.imgur.com/LfRU7UF.jpeg
這兩張圖更好笑
日本 那時候有多少外資 廣場協議 台灣房地產幾乎都是內資欸
美國貸款是弄成MBS賣給其他自然人 還沒有追索權
拿美日不動產泡沫 來對比台灣??
錯誤類比惹吧
說真的啦這行的 早就在這六波之前 沒繼續投資
因為毫無利基
對投資客來說 影響最大 不是這些成數政策 因為資金可以調度
只有兩個最傷
1.購入5年後才有20%這種合理的資本利得稅 45 35% 那種是懲罰性課稅
2.預售屋不可換約 而且交屋之後 重新計算持有年限
量會縮爛 這是一定的
至於價跌價漲
我建議是看股票 景氣風向球
不說2000年 大概就是2014~2017 2008
2008大家都知道 就不說
2014~2017那個股票上漲狀況 交易量 大家可以去找找
當初說要買長預售惹吧....
好啦 接下來看看如何幫投資的下車
1.沒卡預售禁止換約的 趕快平轉賣一賣
2.把手上庫存老房子拿出來賣 降低槓桿 湊現金
3.共同登記的部分先轉給一個人 至少一個自然人可以有一間
4.父母兄弟姊妹沒房子都拿來用一用
簡單來說啦 找人 找錢 沒了 盡全力去找
那回到市場 我們希望看到什麼?
開工量 建照量最好直接見底
這是我目前除了未來股市最關注指標
但是這需要一點時間發酵
把供給都給我壓縮起來
那建商就不會去買地
所以接下來看政府土地標售價格
看完這兩個未來指標 還要去關注 指標案件的實價登錄
新竹來說
像鴻柏高鐵新案
富宇 竹東 好市多 去化速度
把未來 跟 現在 戰況確立起來
其他細膩部分 可以在私下跟我閒聊 不然版上只剩左膠洗文跟吵架 有點浪費時間
投資很有趣啦 這也是我熱愛這行原因
要能夠獨樹一格 而且獨立思考
如果依照PTT習性 不給立場跟答案 就是廢文嘛 我知道
FLAG都立好了
建案 價格 就放在上一篇
新青安不拔掉 我看你央行怎麼打這場仗
GD說得很對啦
這我之前也說過
你讓資產能力最差的一群人 拿到最寬限利率 最久的天期
可說是 神乎其技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