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案子一下砍這麼多 報酬率會變太爛 自償率會變很差
既然是日照權 我看不如改成矮胖型
以辦公室跟商場為主要目標
這邊有高鐵優勢 可以吸收高鐵每個區域的上班人口
矮胖還不用摩天大樓貴 實際用起來也不難用
新竹需要的是更多辦公空間
商業活動要緊跟在工作機會之後才有意義
不然消費者質精量少也是很難做
至於宏匯 慢一點還比較好
等AI園區 生醫園區 聯發科都起來三年後再完工是比較好選擇
要把就業人口衝一波
市場對於空間需求極強的時候再去搞這個
現在急著蓋這些東西 意義不大
目前核心地區先不用急
外圍要把密度先做出來
畢竟交屋到完整入住都還需要一點時間
最近戰局很混亂 先把銀彈扣著
東南西北每個區 找幾個指標案觀察價格跟入住
外圍確定厚實了
中間核心才有機會挑戰新高
我估計大概會上抬20%左右價格
但是一定要等外圍價格穩中穩 不然比價效應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