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先強調:
請記者千萬『不要』抄,雖然是廢文但記者也會抄廢文的
看這系列 也許沒有婚姻點
但忍不住要提供自身經驗
我國中也是讀私立學校,台北市某間不是很有名的私立幼稚園~國中部門
我父母送我去讀,主要是因為我被分配到的國中惡名昭彰,
有鄰居(女生)去讀,被壞學生拖到廁所去脫內褲拍照 (更糟的事情沒發生就是)
我父母嚇壞了,堅持我要去讀衛X女中,幸虧抽籤抽到我去讀的那所,才免除我住校命運
我家裡是小康,我天生就沒什麼物欲,唯一愛的是出國旅遊
但正好我父母從小非常重視這塊,小學開始就每年一次和爺爺奶奶或爸媽出國旅遊
同學們出國是真的像前文說的, 一個月up 但他們大多數是家族在美加澳有置產
出國也是去這些國家居住,比起來我還滿開心,我去過國家是比他們多的
名牌方面,學校管得很嚴,有嚴格禁止學生們比較名牌,我從小就不愛名牌
不會注意,當時也看不出來同學穿的是名牌,那年代手機還沒流行
所以這方面真的還好,我心裡沒有不平衡
但對媽媽而言應該很難受,因為當時媽媽就常說,她去送便當時,
看到某某同學穿的鞋子是名牌; 手錶是名牌。
XX 的媽媽開多貴的跑車, 00 的媽媽開 BMW , YY的媽媽滿身都是名牌...
(出社會後一直到現在 3X歲,媽媽偶爾還是會嫌我不愛名牌,身上連個名牌都沒有
讓我在親戚間不光彩...)
所以物欲方面是還好,沒有什麼比不上同學而不平衡的心態
關於人脈,哈,真的想太多,你不是那個圈子的人,人家跟本不會鳥你
我的家境在學校裡算是貧戶,同學們沒有人刻意炫富,但從小生長的環境跟本不同等級
很多同學小時候都在美國或加拿大住過; 全家也都買好房子辦好移民,等著移民了
也很多人從小,暑假就去美加等國學英文並且居住,大家英文都嚇嚇叫,
我也是從小上美語班的,但等級完全不同
光上美語班,只有國一時英文能考得不錯,頂多發音還算可以
但我完全無法用英語對話。
班上好幾個同學,因為生長環境,在美加上過小學,或是暑假都去居住,
他們可以用英語對話且侃侃而談,他們跟本覺得我很「俗」又「鄉土」
完全不會和我來往。當時在迷港星,他們也非常看不起我
因為他們已經在聽英文歌,在迷好萊鄔明星了
然後老師們的大小眼和勢利的確讓我覺得非常不舒服
我還是交得到朋友,同樣是因為 level 太 low ,
和我同樣「鄉土」而打不入貴族圈的同學
但熟了以後,發現他們也和我不同等級,也只是同樣迷港星、台灣節目和歌曲而聊得來
他們同樣不會講英文,沒有在國外住過,但其中不乏:
父母是田僑仔,不然就是哪個宮廟的董事長...
人家爸媽照樣在國/高中畢業後,把家裡所有小孩送到美加澳等國留學....
然後每個小孩名下都有台北精華地段的房產...
班上有家境連「小康」都算不上,是父母省吃儉用,拉緊褲帶讓孩子上私立學校的
但這樣的同學,讓我年紀小小就見識到人性的殘酷...
我發現連他們都不理我,不想和我做朋友,而努力去攀附真正上流社會的同學
記得我大學剛畢業那年,報紙上看到國中同學的消息
某同學是大財團的第三代,從美加的大學一畢業,家人馬上出資讓他開公司
我完全不會羨慕也不會嫉妒,因為那真的是跟我完全不同等級的人
而那位同學其實非常好相處,沒有架子也完全不會炫富,
只是他身邊總是圍繞著想和他建立人脈的小朋友們,我這種貧民是無法靠近的
印象很深的是:國二升國三的暑假,班上一半的同學出國了,為了避開升學壓力
國中畢業時,也一大堆人出國,留在台灣唸高中的只有個位數吧。
高中畢業後,也有幾位出國了,留在台灣唸到大學畢業的應該不到 5 位,
我就是其中之一,我雖然也出國了,但我是大學畢業後工作幾年才去唸碩士的
記得高中畢業剛上大學前的暑假,開了國中同學會,
回家後我哭了,接下來的暑假都鬱鬱寡歡
(要噓可以,但我當時只有 18 歲)
怪我父母沒辦法也不願意讓我大學就出國...
而國中同學當時出席得,大部份都是暑假回台探親者,
不然就是申請好國外大學,打包好準備要出國的。
所以真的強烈建議,如果經濟只有「普通」,或是孩子本身抗壓性差或是愛比較者
真的不適合讀私立學校。原本以為自己沒有物欲,也不會嫉妒別人的我
在發現同學們幾乎全部都要出國時,真的有一種好嫉妒,好痛苦,
為什麼我無法擁有? 為什麼我得不到? 的感覺
等到高中上了北市的公立學校,發現又是另一段故事,自己還要去適應
在私校是貧民的我,到了公立女子高中,變成千金小姐
例如和同學出去,光是吃個冰,幾十元的價錢,同學大部份都要走幾街,比較價錢
坐公車的話,同學們也要精打細算哪個路線是一段票? 哪個路線是兩段票?
我媽煮義大利麵給我帶便當,同學也有人給予驚嘆的眼光,說沒看過那種麵....
(完全沒有貶意,很多人在出了社會後,或是當了父母後,也是要如此精算
現在的我完全理解也覺得很正常,只是當時我只是少女,從私校到公立學校的轉變
需要讓我花時間重新去學做人道理而以)
現在住在國外,幾年前,在私立國中的同學 A 到國外來拜訪我,
她和我一起去超市買菜時,她說:「哇,好多烤箱食品,好方便喔」
我說:「妳以前在美國住了很久,美國沒有嗎?」
她張開無辜的雙眼,理所當然的說:
「超市都沒仔細逛,大烤箱也都沒用過,我們(家裡小孩全部出國)大部份都在餐廳
吃,不然就買回家吃耶。」
回台渡假時和同學 B 聚餐,我聊到,有朋友要送小孩到我居住國當小留學生,
列了長串的購物清單,我告知對方,日用品沒差多少錢,出國買就好,
從台灣帶台灣食材就好
曾經和我住在同一國家的 B 同學非常自然脫口而出:
「幹麻建議別人帶台灣食物呀? 吃餐廳就好呀,像我以前出國讀書時,都好興奮
都想儘量嘗該國美食和餐廳,哪還會想帶台灣食材自己煮? 想吃台菜就去台式餐廳」
(ㄜ...台式滷肉飯餐廳一份約 NT 300 起跳,這價錢我可以煮一大鍋吃三天
而且我煮的還比這裡餐廳的台式好吃)
然後也有同學交了原生家庭等級差她很多的男友,論及婚嫁時就有一堆不愉快..
例如女方只要人在家就開冷氣,男方覺得很奢侈;
男方開二手車問題一堆,女方不能理解為何男方不換車 ;
國內旅遊時,女方和家人都住萬起跳的飯店房間; 男方住一千上下的民宿...
諸如此類
總之我很感謝父母送我去唸私立國中,讓我有這段特殊的體驗
讓我現在比較會看人,比較會判斷別人是真的有料還是打腫臉充胖子
畢竟我連大財團的第三代都同窗過
但對於孩子價值觀的部份,真的千萬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