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台大心理系的博士生,曾在今年2/6於此版徵求
參與者。目前研究已告一段落,希望向大家分享此
次研究的結果。除了回饋貴版,也知道自己研究仍
有許多不成熟之處,若大家有任何疑問,也歡迎直
接推文詢問,希望能與大家一同討論學習。若您填
問卷時表示想收到研究結果,這幾天內就會收到本
篇文章的檔案。
此研究是想瞭解親密關係中,雙方有負面情緒時,
會如何互動。伴侶對我們情緒的影響往往十分重大。
有時,他/她的一句話或是一個舉動,就能使我們溫
暖起來,甚至想到他/她就不由得嘴角上揚。也有時
,一句話就令人憤怒,覺得全然忽略自己的心意,
或是不免心灰意冷。當我們有負面情緒時,伴侶如
何承接我們的感受,會左右我們能否好好調整自己,
還是因為他/她有了更多情緒。
以下將分成研究背景說明、研究發現與結論,三段
分別說明。用詞為求淺白,並不嚴謹,還望您包容。
如果您時間匆促,也可以直接end跳到結論。
研究背景說明
本研究想探討的議題是「人際情緒調控」。情緒調
控簡單來說,是在談我們如何管理、控制情緒。有
時我們會靠自己處理、消化情緒,有時我們會倚賴
其他人的協助,後者就是人際情緒調控。
這個議題算是這十年內才受到關注,相關理論貧乏
又有各自的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明明人際情緒
調控是兩個人的事情,目前的理論卻都分開討論。
例如先談有情緒的人,說說他/她會做些什麼,再
談對方可能會做什麼。沒有把雙方兜在一起,看看
互動究竟會有什麼火花。於是,讀了還是不知道,
什麼時候雙方可以承接、消化情緒,度過這些難處
;什麼時候,兩人因彼此更傷神,不如不說。
由於如此,才有這篇博士論文的誕生。我想透過對
情侶的訪談建立更適合親密關係兩人的理論,再透
過量表測驗,確定這個理論的可行性。在此,衷心
感謝貴版許多人參與了這個研究。若沒有您參與,
這個研究是無法完成的。
研究發現
這篇論文有三個研究,以下會將三個研究綜合呈現
。有一點需特別提醒您,以下的結果並不會針對特
定人的填答個別分析。因為這些量表仍在發展中,
無法肯定回答分數高低代表的意義。即使您當時的
分數稍低,也可能是其他填問卷的人分數恰好很高
,並不代表您的關係不契合或不幸福。因此,為免
您對結果有所誤會,本篇報告只會描寫團體分析的
結果,不會提到個人的分數。
第一個研究是邀請伴侶的訪談,從訪談中,我們確
定了幾件事。決定這對伴侶能否好好處理情緒的關
鍵,是雙方在這段互動中是否契合。契合是什麼呢?
並不是兩人做一樣的事情、有一樣的想法,因為雙
方在這段互動中的角色、經歷、情緒都不一樣。
有些事情,只有「有情緒的人」才能做到,像是知
道自己的情緒有哪些、瞭解自己難過或生氣的原因
、或是現在需要對方怎麼做。有些事情,只有「對
方」才能做到,像是放下手邊的事情,聽著你的煩
惱;或是摟摟正在哭泣的你,告訴你會一直陪著你
,可以慢慢來。
對互動進一步剖析,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情緒
覺察、情緒原因同理、調控動機、調控策略。各階
段的內容可以看附圖說明。
https://i.imgur.com/CvBAwnW.png
每個階段都可以用「契合度」高低表示,越高代表
雙方越契合。而前一階段的契合度也會帶到下一階
段。例如,當伴侶可以同理自己有情緒的原因,瞭
解到你的生氣或悲傷無可厚非時,他/她通常也更
有動機,願意幫助你處理情緒。或是,當伴侶沒發
現你有情緒時,自然也不會有後續動作。
這四階段的情緒調控,也透過量表的結果驗證了。
我們發現,契合度越高的伴侶,通常會越幸福、對
關係越滿意,在關係中更常感受到彼此的信任與關
懷,而且壓力、焦慮與憂鬱會比較低。
有些伴侶的契合度會出現落差,一方認為此段關係
的契合度高都滿足了他/她情緒的需求,但另一方
則認為契合度低,他/她的情緒沒有得到承接。我
們認為,雙方都能放心在關係中分享、認識與消
化情緒,才是比較健康的關係。研究也發現,雙
方的契合度都高的時候,也是覺得最幸福的時候。
契合度低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有些伴侶可能會放棄
,就不仰賴對方來調整情緒了,只要自己好好消化
就好。有些人則會透過「同步化」的方式來提高彼
此的契合。同步化通常是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或
是深入討論當下的狀態。例如,如果男友沒發現自
己不開心,可以直接跟他說自己的心情,或是用更
強烈的表情或肢體動作展現出來,像是跺腳、臭臉
等等。如果不開心時,對方傳個貼圖安慰過去,你
實在覺得太敷衍了無法忍受,也可以好好說出自己
的期待,或是讓伴侶知道目前的心情沒辦法用貼圖
就好起來等等。這些都是在情緒當下使用同步化的
案例。
研究發現,當我們感覺到不契合時,的確會想同步
化。不過同步化不一定會成功,端看分享的方式以
及對方的反應。若成功的話,就能更契合,關係也
會更好。
另一種同步化方式也很常見,是等情緒過了之後,
再找伴侶好好討論這件事。討論的面向很多,從你
什麼時候發現我不開心,到為什麼你那時覺得這樣
做我就會開心等等。雙方可以一一核對彼此的想法
、期待,就能更知道以後面對類似的事情時,雙方
應該怎麼互動比較好,培養之後的契合。不過,這
種同步化方式,尚未經過量表驗證,無法確切得知
效果如何。
結論
這個研究想傳達的是,雙方能不能承接彼此的負面
情緒,能不能在這段關係中放心分享、揭露,是雙
方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過去研究常以一個人
的角度思考,但我們認為要以兩個人的角度思考。
即使你能溫柔述說你的情感,以及背後的源由,若
對方不理不睬,便如石沉大海。
即使你不擅言詞,總是靠眼神,若對方會心電感應
,便如撥雲見日。
我們知道,更多時候不像上面例子如此極端,而是
介於兩者之間。說的人,聽的人,如果不契合,都
可以在自己的位置多努力一點。即使兩人目前只能
跨出一步,只要方向正確,兩人的距離就縮短了兩
步。
每一次在關係中處理情緒,都是學習。當雙方能好
好處理時,它會成為成功的經驗,指引未來的方向
。當雙方有些摩擦時,我們仍有許多可嘗試的方法
,無論是你或是他/她。很少有伴侶能一開始就無
比契合,畢竟大家的家庭、以前交往經驗、習慣處
理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大家總是跌跌撞撞。
有些伴侶嘗試了許多改變,契合度逐漸積累,終於
能找到彼此舒服的互動方式;也有些伴侶,放棄了
仰賴對方調整情緒,過著相對獨立的生活;也有些
伴侶,嘗試了許多知道終究不行,於是好好離開。
關係從來就是兩人的事情,無論踏上哪條路,願你們
能彼此溫柔,無論牽手或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