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正好聽同事和她的幾位小朋友聊天,同事說,高中成績不好,怪國中的時候打底沒打好;國中成績不好,怪國小的時候打底沒打好
小朋友反應很快,立刻機靈地接著說:那國小的時候成績不好,都怪幼稚園的時候打底沒打好。
語畢,哄堂大笑。
但也不是沒有幾分道理。孩子的成長不是用幾條線幾個階段去劃分的,可以粗暴地國中國小高中切分開來,更多時候學習是一條成長曲線,有了之前的累積,才能夠厚積薄發,之後要竄上去也比較容易。
我小時候家裡是沒有什麼在盯學習進度的。只是從小媽媽會放說故事的錄音帶給我聽,每天聽每天聽。
現在政府一直在推 0 歲開始共讀,如果持續給孩子聽故事,跟他講講話,刺激他的語料庫和字彙量,統計起來和完全沒有這麼做的孩子,在國小一年級時的差異,就差異了百萬個單字。
我拿討論串問老公,如果國小時考80分怎麼辦,他皺眉想想,說80分還好吧? 我們都離小一有一段距離了。
思考一下他又說,先看看錯什麼,為什麼錯。
我覺得很有道理,分數是死的,但父母親對孩子的了解,了解之後對孩子的陪伴,這些才是活的。
到底是文字沒看懂呢,還是計算有錯誤呢,還是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去檢測看看醫生呢? 這只有家長足夠了解孩子才做得到。
不管怎麼樣,就放任不管了,或是交給老師了,那都只是家長擺爛的做法。拿自己的經驗去套孩子,那也沒有什麼成效。
如果從小就把孩子外包給托嬰,交給保母,托給幼稚園老師,然後孩子回家後什麼了解都沒有做。(身邊很多例子,家長忙,托給保母,保母隨便帶,等發現時孩子都刺激不足,發展遲緩了。)
就算忙,下班下課後一起閱讀,做些遊戲活動,討論一天發生什麼事情的親子時間也都沒有;到了國小時,發現成績不太對勁,夫妻也不去了解問題出在哪裡(上網找網友抓藥,這時間怎麼不去找孩子促膝長談一下?)
這樣孩子如果以後國中,高中出問題,也絕對不是從小一時一份80分考卷開始的。
反之,如果你很了解清楚孩子的學習狀況,對症下藥,那一份80分的考卷也不算什麼,人生中還有很多很多份考卷。
不如說,孩子的這一份考卷,才是家長的考題吧?請家長用點心,不要交白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