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豬,見鄰叟輒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見他人則否。
鄰叟初甚怒之,欲買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經所謂夙冤耶?世無不
可解之冤。」乃以善價贖得,送佛寺為長生豬,後再見之,弭耳昵就,非復曩態
矣。嘗見孫重畫伏虎應真,有巴西李衍題曰:「至人騎猛虎,馭之猶騏驥。豈伊
本馴良,道力消其鷙。乃知天地間,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無為多畏忌。」
可為此事作解也。
御史胡牧亭曾說過,他所居住的鄰里有個鄉民養了一頭豬,這豬每次看到鄰居的
老頭就怒目狂叫,一直衝撞柵欄想要咬他,但是看到其他人都不會這樣。鄰居老
頭一開始很生氣,想要把這頭豬買來宰掉作全豬大餐。
但不久後便醒悟說到:"這難道就是佛經上所說的冤親債主嗎?這世上沒有解不了
的恩怨阿。"
於是鄰居老頭就用很高的價錢跟鄰居買了這頭豬,送到寺院安養天年,後來再看
到這隻豬,這頭豬反而變得很溫馴,並親近鄰居老頭,沒有以前那種瘋狂的行為
。
我曾經看過孫重的"伏虎應真*"一畫,巴西的李衍在上面題了一首詩。
"至人騎猛虎,馭之猶騏驥。豈伊本馴良,道力消其鷙。乃知天地間,有情皆可
契。共保金石心,無為多畏忌。"
(道德高潔的人騎著猛虎,有如駕馭駿馬一般安穩。難道是猛虎本來就很溫馴嗎?
是他高潔的道德消弭了猛虎的兇悍。由此可知天地之間,有情之物皆能有所轉變
,只要保持堅貞的心,就沒有什麼好害怕忌諱的事。)
這或許可當作這件事的解釋吧。
*伏虎應真:即伏虎羅漢,因其高潔的道德,而訓服猛虎。
2.
滄州劉士玉孝廉,有書室為狐所據。白晝與人對語,擲瓦石擊人,但不睹其形耳。
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聞其事,自往驅之。方盛陳人妖異路之理,忽簷際朗
言曰:「公為官,頗愛民,亦不取錢,故我不敢擊公,然公愛民乃好名,不取錢
乃畏後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狽而歸,咄咄不怡者
數日。劉一僕婦甚粗蠢,獨不畏狐。狐亦不擊之,或於對語時,舉以問狐。狐曰:
「彼雖下役,乃真孝婦也,鬼神見之猶斂避,況我曹乎?」劉乃令僕婦居此室,
狐是日即去。
滄州劉士玉孝廉,家中有一間書房貝狐怪所佔據。白天會與人對話,並對人丟擲
瓦片、石頭等,但沒人看過牠的模樣。
知州平原董思任,是個有好名聲的官員,聽到這件事,便自己前去驅逐狐怪。
正當他滔滔不絕的陳述人妖殊途的道理時,屋簷下有聲音大聲說到:
"你身為地方官,頗為愛民,又不收賄,所以我不敢拿石頭丟你,但是你愛民只
是為了名聲,不收賄只是怕有後患,所以我也不避開你,你省省口水吧,不要再
那邊廢話,當心自取其辱。"
董思任狼狽地回去後,還生了幾天悶氣。
劉孝廉的一個婦人僕役,雖然不是很聰明,但獨獨不怕狐怪,狐怪也不拿石頭丟
她。有人在白天問狐怪這件事,答到:
"她雖然只是個下僕,但是是一個孝順的婦人,妖魔鬼怪見到她都要避開,何況
我一個小小的精怪?"
劉孝廉就叫那個僕婦住到書房,狐怪當天就消失了。
3.
愛堂先生言,聞有老學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學究素剛直,亦不怖畏,問君何往
,曰:「吾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攝,適同路耳。」因並行。至一破屋,鬼曰:
「此文士廬也。」問:「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晝營營,性靈汨沒,唯睡時
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而出,其狀縹渺繽
紛,爛如錦繡。學如鄭孔,文如屈宋班馬者,上燭霄漢,與星月爭輝;次者數丈
,次者數尺,以漸而差,極下者亦螢螢如一燈,照映戶牖。人不能見,唯鬼神見
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學究問:「我讀書一生,睡中光芒當
幾許?」鬼囁嚅良久曰:「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高頭講章一部,墨卷
五六百篇,經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屋上,諸生誦讀
之聲,如在濃雲密霧中,實未見光芒,不敢妄語。」學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愛堂先生告訴我這件事。他聽說有一個老學究,晚上在行路時,突然遇到他已經
死去的故友,老學究生性剛直,也不害怕,便問他要去哪。
故友說到:"我現在是冥府的官吏,到南村要拘幾個魂回冥府,恰巧與你同路。"
因此這一人一鬼就一同走(飄?)了。路上經過一間破屋,故友說到:
"這是文士的居所。"老學究就問祂如何得知。
故友說到:
"凡人白天汲汲營營,百事煩擾,性靈遭到隱沒,唯有睡覺的時候心無雜念,
元神清朗透徹,所讀過的書,字字都吐露出光芒,自身上的孔竅流洩出來,
形狀虛無飄渺,色彩繽紛燦爛有如錦繡一般。
如鄭經、孔子一般的學者,或是屈原、宋玉,或是班固、司馬遷這些文士,光芒
直沖天際,與星月爭輝。
差一點的文人,光芒大概數丈高,再差一點的也有數尺高,越差越低,最低等地大概
只有一燭燈的亮度,差不多只能照亮門窗。這光芒凡人看不到,只有鬼跟神看得見。
這房子上的光芒高七八尺,所以知道這是文士的居所。"
老學究聽完,就問到:"我一生讀書,那我睡覺時的光芒有多高阿?"
故友吞吞吐吐了一下,說到:
"昨天白天經過你的私塾,看到你正在睡覺,你胸中有高頭講章一部,墨卷五六
百篇,經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在屋頂上,學生們的
朗讀之聲,如在濃雲密霧中,實在是沒看到光芒,所以不敢亂下定論。"
老學究生氣大罵,而故友則大笑離去。
4.
東光李又聃先生嘗至宛平相國廢園中,見廊下有詩二首,其一曰:「颯颯西風吹
破櫺,蕭蕭秋草滿空庭。月光穿漏飛簷角,照見莓苔半壁青。」其二曰:「耿耿
疏星幾點明,銀河時有片雲行。凴欄坐聽譙樓鼓,數到連敲第五聲。」墨痕慘淡
,殆不類人書。
住在東光的李又聃先生曾去過宛平相國王文靖的廢棄庭園,發現廊下有兩首題詩
,一首是
“颯颯西風吹破櫺,蕭蕭秋草滿空庭。月光穿漏飛簷角,照見莓苔半壁青。”
(呼呼的西風吹過破敗的窗格,蕭瑟的雜草長滿空盪盪的庭院。月光透過飛簷的
邊緣灑漏下來,照亮了長滿半截破牆的青苔。)
另一首是
“耿耿疏星幾點明,銀河時有片雲行。凴欄坐聽譙樓鼓,數到連敲第五聲。”
(明淨的星光稀疏地點落在天上,銀河不時被飄過的雲所遮蓋。靠著圍欄聽著城
門上暸望台的鼓聲,一聽就聽到了五更天。)
看那下筆的墨跡慘淡,大概不是人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