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news.yahoo.com/骨髓移植失敗-40歲女成70歲嬤-221034508.html
骨髓移植失敗…40歲女成70歲嬤
自由時報 – 2014年2月18日 上午6:10寄給朋友 0推薦40相關內容看相片骨髓移植失敗…
40歲女成70歲嬤
〔自由時報記者王英傑、鄭淑婷/桃園報導〕桃園縣四十歲未婚陳姓美容師,原本皮膚白
皙光滑且有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前年她因「後天性再生不良性貧血症」,在林口長庚醫院
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後卻發生排斥,全身皮膚潰爛,兩年內變成貌似七十歲老婦!
陳女怨醫師沒說明後遺症
陳女說,她三年前被診斷出罹患後天性再生不良性貧血症,在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就診,
主治醫生王博南在一年內為她進行兩次手術。第一次是免疫球蛋白及環孢靈聯合免疫抑制
療法。術後半年,王博南表示手術失敗,得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不做就是等死!
」一○一年七月與胞妹骨髓配對成功後,進行了移植手術。
陳女說,她曾詢問移植手術的後遺症如何?王博南「輕描淡寫」地說,四肢皮膚會變不好
,指甲會亂長,未提及全身皮膚嚴重潰爛等可能狀況。
陳女昨天由桃園縣議員劉茂群陪同召開記者會哭訴:「出門還被叫阿嬤,希望有人可以救
救我,變回原來的樣貌。」陳女說,連骨頭也因疼痛幾乎無法行走,沒辦法正常洗澡,實
在很後悔聽信醫生的話做手術。劉茂群指出,已安排陳女向衛生局申請調處,要求院方做
好後續治療,也會請社會局及相關單位協助陳女生活。
林口長庚︰將安排住院照護
林口長庚醫院代王博南回應指出,再生不良性貧血主要治療方式為造血幹細胞移植及免疫
球蛋白治療,因病患年齡接近移植建議的四十歲上限 ,因此同時進行免疫球蛋白治療及
捐贈配對。經討論決定先採免疫球蛋白治療,但療效不佳。經向病患及家屬解釋移植與風
險及併發症後進行手術,陳女當月穩定出院,後來卻出現嚴重排斥。醫院將安排陳女住院
,給予積極照護。
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裕中表示,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移植後產
生排斥屬正常現象,但從陳女皮膚潰爛狀況來說,排斥程度嚴重,要注意術後體內器官的
併發症以及免疫系統功能。
小檔案︰再生不良性貧血
再生不良性貧血源於骨髓造血幹細胞減少,以致造血功能受損,無法產生足夠的新細胞來
補充血液,所引發的貧血症狀。發生率約每百萬人有2到5人。
輕度或中度患者病程穩定且血球數目仍足夠的話,可靠輸血來維持。嚴重者若年齡在40歲
以下,宜及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但可能出現排斥的副作用,導致皮膚、
腸胃道系統和肝臟併發症及死亡率提高。
年齡超過40歲、且無法尋得具血緣骨髓者,則適用免疫球蛋白抑制治療法。(整理:記者
王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