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說過了 也預言過了
可能板上學生 小科人生勝利組毫無感覺
(畢竟我有同學家醫科 一月到四月就去日本三次出國 五月一次新加坡....)
我想 四大科狀況都差不多啦
以內科來說 限制工時 馬上會遇到的狀況就是極大的人力缺口
不要再有不正常 不實際的幻想說上面的主任 副院長 等等
會下來cover班
頂多 頂多就凹到young VS而已 資深VS 甚至有教職的 都不敢動到他們
當然 young attending cover班也不是壞事
畢竟有家庭 很多人也不想值 就會以高於行情價的價格賣出
反正這些VS薪水高出R不少 高價賣出 對於想賺錢的R來說
雙方互利
基本上 以院方觀點 以高層管理觀點 下面的人 就是設擋火牆用的
你intern不會砸事 R一定幹幹醮你 (除非學妹又夠正)
R處理不好要CR出面 CR一定不爽
一樣的 如果主任都不能擋 院方一定不爽
我的觀察和經驗 "值班"對醫院高層來說 是小事(確實也是)
這種事情 應該就要在科主任 最多部主任(一級單位)被擋掉
如果內科部主任 擋不住這把值班洞口缺的火往上燒 早晚被換掉
住院醫師人力嚴重不足 工時超長
根本問題是吸引力不夠 人家不想走
(被操至少五年 出來薪水不如人 糾紛又多 壓力大 等等...)
這個underlying沒有被解決 只是治標不治本
猶如面對現在台灣景氣一樣 光是降息 是沒有用的
(這個是彭淮南永遠不懂的 沈大砲的分析還比較有道理)
面對突然大量人力缺口 怎麼應對?
#1.鬆綁醫學生人數
#2.延長PGY時間 2年變成3年 各大科3個月改成4個月甚至半年
#3.增加NSP 放枯NSP權限 具備基本primary care 打note 雜事能力
(以routine order, vital sign stable的p't 為主)
#4.開放外國學歷 進來強迫先run四大科半年以上才能考照(換照)
這對雙方(偷吃步想換台灣醫師執照 台灣人力缺口雙方也是互利)
或是這幾個中間選幾個選幾個出來夾雜應對
其實 單純#1.效果也不大 大部分的人也是幹幹醮 熬完如當兵的2年PGY 閃人
四大科 一樣缺人
同時 小科門檻再提高 從有PGY才能應徵皮膚科 有病理經驗才可應徵
變成有病專 內專才可以考皮膚科
哪天 有內專才可報名家醫科 也不意外
大科人一樣少 小科競爭更激烈 各種暗黑手法只會更多
#2. 增加痛苦時數 增加該科學長壓力 PGY run外科 真有如內外科正統R的實力?
我不敢說沒有 但是 數饅頭 混完填完護照閃人的更多
特別是外科系 動手動刀的 真的敢放給PGY?
loading再度回到CR上
#3. 總額 總支出不增加 (主要支出來自於健保點數和醫院盈餘)
甚至還要面臨點值被稀釋的未來趨勢
若高層不讓利 只能從R的薪水砍 釋放出部分養NSP
反正養NSP比R更便宜 醫院爽的很
醫師和護士的角色 定位 越來越模糊 最後 醫師低薪化
#4...... 更慘
總之 我想說的 這個議題該如此打住了 再下去 只會更慘
本來就是洪慈庸關說中鼎被爆出後 轉移焦點丟出的
你想衝收入 連值班衝收入的機會都沒
真的該改善的 還是要先增加四大科薪水 累歸累
錢夠多 就有人去 一有人去 share部分loading 就更有人去
工時/體力/品質拿捏靠個人造意
反正 台灣的醫師先要有體悟
大部分都在健保體制下做事 健保 就是提供最踐的保險 也是最踐踏醫療人員的保險
書上那套甚麼高品質 一堆DDx 一堆thinking process 一堆lab
都要被modify過
不要在幻想哪天健保倒 自費增加以提高品質的事情了
若政府願意 我相信民眾也是不會支持提高保費來提高品質的...........
※ 引述《ericwinner (奈米戶等級)》之銘言:
: 工時調降 人力缺口大增
: 台灣醫界過勞現象頻傳,衛福部決定二○一九年九月一日起受僱醫師全面納入勞基法。部長林奏延指出,目前醫師工時每週八十八小時,未來希望透過勞資協商,初期比照美國降為八十至七十六小時,逐步減至四十小時,以減輕醫師重擔,讓病患獲得更好的醫療品質。
: 不過,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評估報告出爐,若醫師工時降到七十六小時,恐將出現兩千多名住院醫師人力缺口,倘若配套不足,已經「五大皆空」的醫界可能擴大成「十大皆空」,反而更拖垮醫療品質。
: 林奏延提出3因應對策
: 林奏延指出,醫師納入勞基法的直接影響就是醫師縮減了工時,人力缺口就擴大了,他的因應對策有三:首先是考慮擴大醫學生名額,鬆綁台灣已實施近廿年、每年僅招收一千三百名醫學生的招生限制;其次是明年就推行不分科、強化照顧病人的「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Hospitalist)」;第三則是再擴增專科護理師。
: 林奏延強調,十八年前,醫學系招生名額就以每年一千三百名為上限,醫師納入勞基法後,醫師人力勢必不足,行政院長林全也很憂心,認為有必要增加醫學系或學士後醫學生名額,會再與教育部醫教會溝通,合理增加員額,不會浮濫。
: 推行不分科整合醫師
: 林奏延的「整合醫師」規劃主要參考美國。傳統以來,醫師養成習慣以器官分科、著重診治「生病的器官」,美國醫師人力不足,改採不分科、著重診治「生病的人」為概念,推動「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因此可照顧更多不同科別、多重病症的住院病人,提高醫療品質。
: 研議擴增專科護理師
: 林奏延指出,現行醫學部定專科有廿三科,例如骨科、泌尿科等,未來再新增「整合醫學專科醫師」,計畫採取雙軌制,一是住院醫師第一年就進該科,接受訓練三、四年,一是已有主專科,再花一年時間接受整合醫學科訓練,類似輔修概念。整合醫師日後若派駐基層地區醫院,則可更有效解決假日、夜間人力吃緊問題;亦可因應高齡化社會,老年人併發症多的實際需要。
: 國內長庚醫院、台大醫院已推動多時,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前在台大主導的創傷醫學部團隊,已經證實可讓民眾住院日數變少、健保花費更低
: http://m.ltn.com.tw/news/focus/paper/1016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