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村上與巴布狄倫的關聯性

作者: angus40006 (angus)   2016-10-19 22:43:02
參考來源:goo.gl/CBCN0R
【村上春樹&巴布‧狄倫(Bob Dylan)的1960學運世代】
【《聽風的歌》&〈 Blowing' In The Wind〉(隨風而逝) 】
-
「我想,這樣我就可以取回我所失去的東西了。那就算曾經失去過一次,但絕對沒有損壞
。我閉上眼睛,任身體沈入那深深的睡眠中。Bob Dylan正在唱著『大雨就要落下來』(
A Hard Rain's A-Gonna Fall)。」──《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
越是交叉探究村上與Bob Dylan的作品,就越覺得他們的關係像是繩結般的交纏、又是那
麼的緊密的時代牽連著;那是個遽大變動的時代,所有的不安與焦躁都被訴說:但不同的
是,村上是用書寫道出;Bob Dylan則是用詞曲譜出、接著用生命唱出。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聽風的歌》的標題名稱似乎與Blowing' In The Wind(隨風而逝) 互相呼應,正恰身
處混亂的1960年代的村上與Bob Dylan一同見證那個時代的荒謬:面對著戰爭、體制的高
牆全世界的青年們啊顯得多麼地無力,即使。1979年,村上的處女座《聽風的歌》再次的
回到大學生經歷學運的記憶,隨風而逝的的答案一一浮現在回憶中,似乎正在像讀者訴說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
「對村上來說,巴布‧狄倫(Bob Dylan)無疑具有像神一樣的地位,它的小說裡無一不
有這個美國音樂家的影子。(《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世界末日與冷酷異
境》)
細翻巴布‧狄倫(Bob Dylan)和村上春樹的青春過往,一些共通的時代烙印一一浮現於
我們面前。六零年代的日本,學生運動席捲整個日本學界,進而影響政治生態,大規模的
遊行示威,甚至有極端的自焚事件層出不窮,學生不上課,教師無課上,
而巴布‧狄倫(Bob Dylan)身處的美利堅大地也在經歷著相似的遭遇。
日本大學生反對美日安保條約,振臂大呼『拯救日本』;而美國青年則在反對『越戰』,
參加民權運動;同一時期還有法國爆發的『五月風暴』,這些都使得整個六零年代幾乎呈
現出一種『不斷抗爭部段否定』的意識大河。
那是一個青春激揚的年代,是全世界的年輕人用熱血和理想去企圖改變這個世界的年代,
以這樣的眼光去看村上的作品,或許人們的看法就不單單是如今社會上那些流行的說辭─
─巴布‧狄倫(Bob Dylan)的音樂也是如此。
這個美國人的音樂不僅成了民權運動必不可少的聖歌,也代表者不可得的終極理想。這或
許就是『標籤』的力量,人們按自己的喜好給大人物標上容易辨別的標籤,方便評說,更
容易拿來比較。」──《在森林裡遇見村上春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