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提及相關劇情 請慎入)
巴黎全景街
-《巴黎我愛你》Paris, je t'aime
引述蘇碩斌著《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中所提
及關於新巴黎的建設,乃是「拆掉了大量的貧民
區,大量整頓街路和下水道,開發都心與公園,
並以凱旋門為中心,匯聚了十二條放射狀街路,
形成一個可360度眺望四周都市的『觀看點』,並
以長而連續的道路得到『透視式的開放性』
(若林幹夫,1992:97-105)。」一座城市該如何
去觀看呢?試圖以單一觀點單一方式去描繪一座
城市的全景,總是面臨顧此失彼的可能,試圖為
其抓出邊角告訴別人「它是什麼」,那必然便錯失
了一些「它不是什麼」,一個聰明的做法反而是,
收集那些零碎而各據一角的片段,探測一座城市
的各種可能,在那些忠實反應城市風情與獨特面
貌的事件之後,去揣擬出城市的象限與距離,並
始然了悟這些零散且各不相同的人物及事件「原
來都在同一個故事裡」,然後我們才能說,「巴黎,
我愛你」
二十四位導演,十八段故事,大牌明星星光耀目,
或呈現一段相遇、一個剎那發生的愛情靈光、一
次巧遇或分離,在巴黎各處交湊成一幅屬於情感
的地圖經緯。更重要的是,那些以區域劃分而出
一如珠玉瑪瑙的小故事,「一段段發生在角落的羅
曼史」,透過這些地方的故事、人的故事,或有情
節或搭配旁白以作敘述,或虛幻或鬼怪(王爾德
鬼魂、銅像幽魂與吸血鬼都來湊熱鬧),東方西方
(王菲「天空」飄邈唱腔拉出巴黎天空迷死人
了),宗教的跨領域的親情愛情友情,各色人種交
錯,那些愛與不愛,追逐與分離的故事,越看越
是遠了,迷霧之中,巴黎的形象卻近了。
摘錄幾個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瑪黑區(Le Marais
)畫室裡頭男孩遇見男孩,一方批哩啪啦台詞用盡
總是勾引不起另一人的興趣,留下電話號碼後黯
然離去,男孩拿著紙條,好奇的問別人,「我的法
文不太好,他是在說什麼呢?」想起元曲一闕「不
是無情思,繞青江,買不得天樣紙」,因為語言而
造成的隔閡,一邊有人鼓勵他,打電話去問問不
就得了,流利的配樂聲中,男孩躍門而出,陽光
好好的大街上奔跑,追尋起曾經交錯的另一個人。
樂麗花園地鐵站(Tuiteries)裡頭,美國觀光客坐在
月台這頭,隔著地鐵軌道遙望另一端纏綿的年輕
男女,故事便發展於這兩端月台中,張力凝聚一
如舞台劇,男人注意到觀光客眼神,隔岸叫囂,
觀光客不熟語言不解其意,無能解釋,列車從中
切過,觀光客再看,月台對邊徒剩下男子,女孩
卻不見了,他一轉頭,唉喲女孩不正坐在身旁,
女孩示威似擁抱觀光客索吻,朝對岸展示,這下
觀視者成為參與人,誰知道男人也跑了過來,對
著觀光客一番痛揍,倒地的視野中,男人與女孩
相擁調笑而去,捲入故事裡頭的男人發覺自己不
過是別人愛情角力中一個配件,再看看神秘的蒙
那麗莎微笑,倒也釋然。
我最喜歡關於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l)的一段,
起始一名小男孩接受訪問,問及父母的相遇,答
曰在監獄中,之後畫面切換,由默劇小丑清晨一
日開始,其房中淨白空無一物,卻依靠默劇演出
之肢體豐富動作與聲音演譯出喝水、餵貓等動
作,它的舞台便是巴黎,看他如何以默劇動作表
演真實生活,無比魔幻的活在滿是金屬再現實不
過的城市中,看著警察幫人開單而表演打檔動作
模擬開車疾行陸上,竟然也有模有樣連速度都差
可比擬,咖啡館佯裝看報呵出熱氣不忘配合服務
生趕人並記得給錢,人們總是揮揮手要他離去,
小丑臉一抹彎下的嘴角重又揚起,在這真實的世
界中演出,卻又彷彿是這虛幻的世界裡頭唯一的
真實,直到小丑入獄,鏡頭先是帶出獄中囚犯絕
望靠著鐵欄邊大吼「我不要跟兩個怪物關在一
起」,隨之正面照出鐵床上的小丑,但這一次,小
丑有兩位,一男一女,她們彼此凝視,同樣的動
作同一時間臉一抹,哭臉變笑,黑白成彩色,無
比歡欣漫遊於這座也許依然自視優越的城,故事
尾巴,小男孩讓幾個大小孩推倒,嘲弄他「是小
丑的孩子」,小男孩悲傷望向家裡,他的父親母親
一抹臉,嘴角重新揚起,世界重新又有了希望似,
男孩也笑了,揮手朝巴黎鐵塔處跑去,如此的美
好,將藝術與城市、虛幻真實、人與人生、還有
那些美好的字眼如夢想堅信希望勇氣等,作了最
完美的連結。
最後一個鏡頭,不同故事中的人們彼此擦閃而
過,彼此都未曾驚覺,自己曾經在他人的故事裡
扮演過一個角色。小小角落的愛情,大大的城市,
原來我們都在各自的故事裡。離開戲院後,漫步
在日光好好的西門町街頭,我不禁想,何其有幸,
這些知名導演和演員能遇見巴黎,而巴黎能遇見
她們。那些細緻如珠璣各自閃爍輝芒的故事,不
特意呈現巴黎,而巴黎自然就在故事中發聲。如
果巴黎可以,那麼,台北能嗎?
《巴黎我愛你》Paris, je t'aime (2006)
Directed by Olivier Assayas, Frederic Auburtin, Gurinder Chadha... Etc
瑞士/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