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議題的電影已經越來越多,討論的面向和切入的角度也大不相同。
不管是C‧R‧A‧Z‧Y中以家庭面向切入;神秘肌膚中談論童年創傷的影響;
壞教慾裡的人性善惡;斷背山的整體社會使然。這些都是我覺得十分成功的
電影,也都讓我流了不少眼淚,然而在故事中我們所看到的,往往主角們
(剛好談論的都是男性)都是壓抑,痛苦,在自我認同與價值間找不到平衡。
也因此,儘管是同樣使用現成音樂並加入70年代背景為依歸,其普普風格與
Breakfast On Pluto更為類似的C‧R‧A‧Z‧Y,在男主角扮裝輕抹脂粉,
沈浸在David Bowie的搖滾夢幻中時,影片依舊蔓延著散不去的哀愁。
然而,Breakfast On Pluto也不盡然是部如此歡樂的電影。Kitten的傷,來自
於年幼時被拋棄,靠著高超的想像力,把母親的意像寄託在一個美艷的動人女
星上。無法得知父母的一切,只好藉著天馬行空的文筆,給自己一個可以取信
的過去。Kitten是幸運的,儘管他有不幸的曾經,但是他的心卻總是這麼溫暖,
這麼善良,同時,他沒有自我認同的問題,他就是「他之為他」,不在意別人
的眼光,只是如果可以,他希望被稱為"Kitten",希望愛的男人可以送他花
與狗狗,在他也許會消逝的時候,能不加思索的將他抱起送往醫院。追尋母親
的身影,是他的寄望,然而Kitten心中所殷殷期盼的,更是一份純真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