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色﹐戒》與老電影 李歐梵

作者: newline (漫長的等待與相遇)   2007-10-07 20:14:34
李歐梵 2007.10.07 蘋果日報 專欄專論
李歐梵
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李安的《色﹐戒》在港公演﹐我竟然看了三次﹐破了近年來的個人紀錄﹐原因之一是為了
要考証片中引用的其他老電影﹐這是一件令我這個老影迷大為過癮的事﹐我當然樂此而不
疲。
看過此片的觀眾或許記得﹕片中直接引用了三部電影的片段﹕一是女主角王佳芝在香港作
學生時候看的《寒夜琴挑》(Intermezzo﹐一九三九)﹔二是她到上海美琪大戲院看的《
斷腸記》(Penny Serenade﹐一九四一)﹔還有一部國產片有待查証﹐可能是《博愛》─
─至少在平安大戲院門口貼了一張《博愛》的海報招牌。
除此之外﹐還有影院牆壁上的其他影片廣告﹐我所看到的計有﹕《Destry Rides Again》
(一九三九﹐馬蓮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和佔士史都華(James Stewart)主演的西
部片﹔《Suspicion》(《深閨疑雲》﹐希治閣導演﹐加利格蘭(Cary Grant)、瓊芳婷
(Joan Fontaine)主演﹐一九四一)﹔還有一部《月宮寶盒》(《The Thief of Bagdad
》﹐一九四○)﹐這是我幼時在台灣最喜歡看的一部彩色影片﹐因為內中有魔氈和飛馬的
特技鏡頭﹐當年在上海也極賣座。妙的是當年最賣座的電影《亂世佳人》(一九三九﹐次
年在上海公演了整整兩個月)卻不見蹤跡﹐想是李安故意安排的﹐因為其他中外導演在以
上海為背景的影片中引用得太多了。
到底這些老電影與《色﹐戒》的關系如何﹖表面上看隻不過是活動布景﹐其實不盡然﹐因
為張愛玲年輕時候也喜歡看電影﹐而且還為一本外國人辦的英文雜志寫過國產片的影評。
李安要向張愛玲致敬﹐所以當《色﹐戒》中王佳芝(湯唯飾)和鄺裕民(王力宏飾)在一
家電影院密會時﹐銀幕上演的也是一部國產片(是否就是《博愛》﹐有待考証)﹐而且內
中的演員說的是上海腔的國語。
西片中引用老電影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的例子是《緣份的天空》(Sleepless in
Seattle﹐一九九三)﹐內中幾個人物看舊片《An Affair to Remember》(《金玉盟》﹐
一九五七)痛哭流涕﹐其實新片的情節本身就故意抄襲這部賺人眼淚的經典舊片。但《色
﹐戒》並非抄襲﹐也並非故意向張愛玲致敬﹐而是李安用老電影來「重現」(represent
)老上海的都市文化面貌﹐並從而反映片中人物的心態﹐因此使得改編後的情節和氣氛更
為多彩多姿。這就不簡單了。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兩種電影院﹕富麗堂皇的影宮式的戲院如大光明、國泰、南京、
美琪等專演首輪荷裡活西片﹐有的還裝有冷氣和「譯音風」(即座位後的耳機﹐可以聽同
聲翻譯)﹔另一種則是二輪影院﹐如原著小說和影片中的平安戲院﹐專演二輪西片﹐有時
也演國產片。在首輪戲院中可以看到《斷腸記》﹐但在二流的平安戲院才看到那部一九三
九年的西部片和國產片《博愛》。李安在「時代背景」方面可謂費盡功夫﹐即使我再考証
﹐也看不出什麼破綻。
然而﹐我還是有點好奇﹕為什麼西片選了《斷腸記》而不選希治閣的《深閨疑雲》﹖兩片
同是一九四一年的產品﹐但就情節上的連系而言﹐後者似乎與《色﹐戒》更能拉上關系﹐
因為該片描寫一個家庭主婦懷疑她的花花公子丈夫蓄意謀殺她﹐恰可與《色》片中的懸宕
和殺氣配合。但《斷腸記》的故事都是一部「肥皂劇」(soap opera)﹐說一對夫婦收養
一個嬰兒﹐在情節上故意賺人眼淚﹐該片導演佐治史蒂芬斯(George Stevens)也是名匠
﹐而且兩片皆由加利格蘭主演。《色》片中引用了一小段﹐也不過幾秒鐘﹐片中那對夫婦
溫文爾雅﹐當然看不出來是讓人落淚的「肥皂劇」﹐卻和加演的新聞宣傳片形成強烈的對
比﹐隻見戲院中的觀眾喧鬧講笑﹐根本不理銀幕上日本和汪精衛政府的宣傳。這一段細節
﹐在香港學者傅葆石的學術著作《上海和香港﹕中國電影中的政治》(原為英文﹐中文譯
本即將出版)中也得到印証。李安親自對我說﹕本想用《深閨疑雲》﹐但又怕情節太接近
了﹐所以用了這部片子﹐為的是造成兩種不同氣氛的對照﹐真是煞費苦心。然而我還是有
點懷疑﹐說不定內中還有個人的原因吧﹐因為李安自己就喜歡看此類涕淚交零的電影﹐多
年前他曾公開在《紐約時報》的一篇訪問稿中承認﹕他最喜歡的老電影就是李翰祥導演的
黃梅調《樑山伯與祝英台》。因此也有研究張愛玲的行家批評李安在《色﹐戒》中注入太
多的溫情和色情﹐與原著小說中的冷雋晦澀、甚至略帶反諷的風格不合。但我仍然認為《
色﹐戒》的改編是成功的﹐甚至青出於藍﹐因為片中的溫情和色情也被「壓抑」在一個大
時代的歷史框架之中﹐這是大手筆﹐即使失敗﹐也比張愛玲故意隱晦和避重就輕的手法不
同。對我來說﹐張愛玲未免太過隱晦了。
問題是﹕涕淚交零在歷史文化「框架」中的意義又是什麼﹖國產片中不乏哭哭啼啼的倫理
片﹐把傷感推到極致﹐但也把人物的個性定了型﹐隻不過反映了所謂「時代的悲劇」﹐沒
有反諷意義。然而《色﹐戒》中的傷感並非如此﹐而是對角色的成長過程與故事情節的進
展有綠葉襯紅花的烘托作用。片中的王佳芝在香港看《寒夜琴挑》的時候﹐還是一個情竇
未開的少女﹐所以被片中情節感動得淚流滿面。《寒夜琴挑》也是一部肥皂劇﹐故事敘述
一個年經貌美的鋼琴教師(英格烈褒曼飾﹐也是她主演的第一部英語片)教一位有婦之夫
的小提琴家女兒彈鋼琴﹐兩位演奏家當然日久生情﹐但私奔之後他又舍不得家庭而回來了
。倒和張愛玲的另一篇小說《不了情》有幾分相似﹐隻不過《不了情》中是她離開了﹐《
色》片中王佳芝在影院中哭成一個淚人兒﹐原因何在﹖是否有點影射她此後愛上一個有婦
之夫的命運﹖從這部老電影的出品年代(一九三九)就知道﹐那個時候的香港依然是一個
對戰火不聞不問的英國殖民地﹐當時港人的貴族學生也不見得那麼愛國﹐所以流亡到此的
嶺南大學的那群學生要作愛國宣傳。大戰前夕香港的氣氛﹐在張愛玲的《色﹐戒》中輕描
淡寫而過﹐而且語帶諷刺﹐但李安卻在香港這段故事中加油加醋﹐甚至不惜到馬來西亞的
馬六甲和檳城去拍外景﹐以重現當年的殖民地氣氛﹐真是用心良苦。所以我初看時竟然一
廂情願地以為引用的是《北非諜影》﹐該片情節有一段特別感人﹕英格烈褒曼在德軍進佔
巴黎那一天與堪富利保加談情說愛﹐相約在火車站私奔﹐大雨之中她卻沒有出現。我至少
看了不下七八次﹐每次看到此處就熱淚盈眶(原來我也是一個溫情主義者﹐和李安一樣)
。然而《北非諜影》出品於一九四二年﹐《色﹐戒》中的王佳芝當然看不到。
片中還有一場學生殺人的戲﹐據聞香港觀眾看到此處竟然笑聲四起﹐怎麼那個壞蛋(由一
位香港的喜劇明星飾演)還不死?!也許年輕一代的影迷早已看慣了血淋淋的暴力鏡頭﹐覺
得這段戲演得太差了﹐而且頗為虛假﹐又有誰想到內中的文學指涉意義﹖我曾在另外一篇
文章中指出﹕這個場面的「原典」就是莎士比亞的《凱撒大帝》﹐而「近典」則是貝托魯
奇(B.Bertolucci)的名片《共謀者》(The Conformist﹐一九七○﹐李安當然看過)﹐
內中也有幾個法西斯黨殺手刺傷流亡教授的場面。《色》片中這段戲演得笨手笨腳﹐不但
與這幾個學生初出茅廬的背景相符﹐而且更引出另一種「戲中戲」的反諷意義﹔作間諜和
幹暗殺的勾當﹐也像是演一場戲﹐但卻是玩真的﹐必須假戲真作﹐所以王佳芝後來也動了
真情﹐這一切都是從她喜歡演戲和看電影而來的。張愛玲在小說中故意保持了心理描寫上
的距離﹐但李安卻動了真情﹐在王佳芝這個角色上花了極大心血﹐甚至承認拍此片猶如進
了一次地獄﹐而這個「地獄」是什麼﹖我認為就是上海淪陷時期(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
的歷史。注﹕《寒夜琴挑》在坊間可以買到﹐是多片裝《英格烈褒曼片集》中的一張。《
斷腸記》和《博愛》二片我至今遍尋未獲。另一部描寫上海外僑在日據時期被關進集中營
的影片是史匹堡的《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一九八七)﹐頗值得一看﹐但氣
氛與《色﹐戒》大相逕庭。
作者: sing0930 ( back to life)   0000-00-00 00:00:00
嗯 不論觀眾笑的自由 學生殺人的戲真的不適用來笑
作者: peruman (美麗人生)   0000-00-00 00:00:00
感覺色戒裡面都是學問跟"陷阱"耶 難怪美國人看不懂^^:
作者: peruman (美麗人生)   0000-00-00 00:00:00
果然是內行看門道 外行的看熱鬧.........我果然還滿外行的
作者: oahanchi (芋仔薯)   0000-00-00 00:00:00
會笑主要還是因為那句"怎麼還沒死"吧...
作者: owlonoak (深邃光輝)   0000-00-00 00:00:00
這篇應該要收一下精華區
作者: atale (AVATAR)   0000-00-00 00:00:00
那種感覺好像唐伯虎點秋香裡對穿祥一直吐血還不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