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邊正好有一本「The Rough Guide to Cult Movies」(http://0rz.tw/333Lq ),
作者在介紹之前有稍微談一下關於Cult和Cult movie,簡單翻譯一下供大家參考:
Cult在字典裡的意思,一是「一種宗教的系統,且特別以儀式的形式傳達」,二是「對
某個人或某樣東西的奉獻或尊敬」,三是「一種普遍的流行,特別是源於社會裡的某個
特殊的族群」,四是「代表某個人或某樣東西以這種方法而成名」
Cult延伸(或應用)在電影的意義有二,一種是「因為太爛所以太棒了」(像是拍出經典
爛片的Ed Wood),一種則是「成為近乎宗教或讓人崇拜的某個東西」(例如Star Wars)
Cult這個字也隱含著某些特定的知識,所以cult movie有時候也夾雜了一些一般大眾可
能沒發現的、有深度的內容橋段。
Umberto Eco(寫出「玫瑰的名字」等書的符號學者)曾說「北非諜影」是一部cult
film。乍聽之下有些荒謬。但他說「這部電影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虛擬)世界,讓影迷可
以盡情的引用裡頭的角色和橋段,甚至將此編成考題...在這種彼此交換其『專業』的
過程中就可以看出誰是這個圈子裡的高手。」
因此該書的作者在介紹cult movie時便融合了上述各種定義和觀點:
1.可以讓人們反覆引用(對白、橋段),甚至當人們都忘了原本電影的存在時還是可以讓
人樂此不疲地投入。
2.電影本身不錯,但卻被低估了。這當中的原因可能是在一個被明星和事件主導的電影
市場裡,有些片子就是沒辦法在戲院裡被播很久。
3.尚未被發現的璞玉。原因可能是被遺忘了或當初直接發行錄影帶。
4.爛到讓人拍案叫絕 (註:原文是be so bad it's a hoot)
5.因為某個(非電影本身的)原因而讓電影備受注目,比方說雖然劇本很爛,但可能有某
一首歌、某個替身、某個場景而讓它出名了。
6.被歸類為主流電影,但電影裡就是有種很難說明的東西,稱之為「juice」。
7.那種「金牌警校軍續集式的電影」並不在其中。
這本書將cult movie以許多主題來介紹,包括:
動作冒險、酒精、動物、卡通(animated)、動畫(anime)、啟示錄(apocalypse)、
藝術片、B級電影(B-movies)、禁片(banned)、海灘、美女與野獸、
blaxploitation(以黑人為主角、拍給黑人看的電影)、寶來塢電影、死黨伙伴(buddy)、
低預算電影、諷刺或批判資本主義的電影、車子、chick flick(女性文藝愛情片)、
聖誕節、馬戲團、喜劇片、屆齡之時(coming of age)、警察、服裝、法庭片、犯罪片、
詛咒、魔鬼、恐龍、災難片、醫生、紀錄片、劇情片、藥/毒品、配音、侏儒、史詩片、奇幻、
黑色電影、食物、賭博、黑道幫派、同性戀、酷斯拉、搶劫(heist)、歷史、好萊塢、
恐怖片(horror)、獨立製片、小孩、庸俗之作(kitsch)、電視電影(made for TV)、
武打片、媒體、音樂、音樂歌舞片、納粹、修女、偏執狂/妄想症(paranoia)、哲學、
政治片、總統、監獄、戰犯、私家偵探、政治宣傳(propaganda)、精神病、宗教、
重拍、公路電影、浪漫愛情片、日本武士、諷刺片(satire)、學校、科幻片、
瘋狂喜劇(screwball)、海、連續殺人、情色(sexploitation)、短片、娛樂事業、
默片、原聲帶、外太空、惡搞(spoof)、運動片、間諜片、直接發行錄影帶、超級英雄、
俠盜/可愛的壞人(swashbuckler)、青少年(teen)、3-D、驚悚片(thriller)、火車、
失敗之作(turkey)、未發行的電影、都市夢魘(urban nightmare)、吸血鬼、戰爭片、
催淚片(weepie)、西部片、女巫、摔角、限制級電影(X-rated)、猶太人(yiddish)、
殭屍(zombie)
(以下為個人意見)
cult movie在Wiki裡被翻成「邪典電影」,實在不是很恰當,但裡面的解釋和舉例也算
蠻完整的,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Cult&variant=zh-tw
周星馳的電影可算是華語電影裡的cult movie之一,特別是藉由有線電視的強力反覆
播送,讓人想不記得台詞都難,三不五時總要來上一句,而星迷們對眾多電影裡的配角
和服裝道具也都如數家珍,形成一種在某些年輕人之間的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