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是抽出時間把【我的父親母親】看完,一片在許多犀利影評者眼中近乎完美的電影。
因為是張藝謀的作品(此片在藝文界也被視為是張導作品中必看的經典),
所以我想把這片和最近一次看過張導的作品【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片就不只在藝文界被罵的狗血淋頭)放在一起談。
我和張藝謀不認識也沒接觸過,而我所謂不認識與未接觸的標準是,
我沒有真正和他認真相處至少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我的功力沒有厲害到可以從一個人歷年執導的電影
或他能夠被查詢到的事件及所作所為或甚至是在法理上認知和他是親密關係人的爆料,
就膽敢自以為我對他十分了解。
但是一個能夠導出「盡乎完美」也能造出讓人「不屑一顧」作品,
我是這樣對張導有了興趣。
喜愛【我的父親母親】的人,大多是因為那份感動被平實自然又脫俗地傳達,
比如說描述的愛情故事擺脫「緣分效應」很脫俗,
(許多影評人表示大多愛情電影太強調錯過的緣分),
以及用黑白畫面呈現當下卻用彩色畫面呈現回憶與想像,
這些手法卻只是要訴說一個平庸簡單的故事,
網路上已經有太多因為喜愛而對此作品的各部分都有高度正面評價,
其細膩程度不知道是否都確實是張藝謀在執導時所顧慮到的,
我自己也沒機會向張導本人考證。
但是有個我自己覺得有趣的現象,
人們喜歡平實自然的故事題材,又對脫俗不平常的手法表達肯定與喜好,
算不算某種程度的矛盾呢?
(這只是我的假設,假設人人都有自己不見得能察覺的矛盾心態)
至於【滿城盡帶黃金甲】,
目前我還真是沒聽過或看過有嚴肅的影評人對這片有正面的評價,
倒是批評的聲浪十分多樣化,
無論是理性或不理性的宣洩、膚淺或深入的剖析,無一不犀利,
諸如「滿城盡爆黃金乳」、
「張導惱羞成怒下的玉石俱焚境界」、
「中國導演近來走火入魔」...等。
電影畫面被批為虛夢印象不配成記憶,劇情內容充斥淫亂與亂倫,
張導挑選的杰王子,被批為現在的潮流是痞子當將軍嗎?
很多批評的確都很具體,
要是看電影之前把這些批評都先讀一遍,
觀影過程可能真的會有讓人難以下嚥的感受。
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思考,
一個能夠將平實自然恰到好處地傳達的張導,
為什麼後來要用超載的鮮豔色彩,交叉淫亂違常倫的情結圍繞劇情,
究竟他要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
我相信人是會變的,最近紐約州長爆發召妓內幕,
Fiedler說過權力就像春藥般讓一些政治人物犯下錯誤,的確,
人會因為一些因素的變化(例如本來沒有後來有的權力)而可能致使作為也有了改變。
但是我也相信人的「定型」是發生在很早以前的事,
而且一旦定型了就很難改變,
比如說剛提到的因爆召妓內幕而下臺的紐約州長,
又有一說是他在10年前任紐約州檢察總長時就有此紀錄,
可以預測他第一次買春應該也不是10年前,
只是那時候還沒被注意到罷了。
怎麼從張導跳到淫蟲,
我只是以最ㄏㄤ的實例試圖來佐證「人會變但其實又定型的早」的假設。
我相信張藝謀執導【我的父親母親】時,
「定型」早就發生在他身上很久很久了,一個還沒找到人生方向的人,
不可能做到【我的父親母親】所希望傳達給人的訊息,
在刻意、做作、矯情的狀態下,絕對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是回到「人會變」的假設上,
張導的轉變確實很激烈,激烈到讓人不太能接受而罵到狗血淋頭的地步,
但是,我們必須冷靜地思考,究竟張導變了什麼?什麼沒變?
【我的父親母親】是令人懷念的經典,
但是時代在變,時代下的人在變,
你感受到,我感受到,相信張導的感受絕對比我們深刻,
所以看【滿城盡帶黃金甲】確實會訝異這真是出於同一人之手嗎?
電影裡所有讓我們不喜歡的元素,
也許就是大時代下被過份強調或者早就是社會默許的主流價值?
我不知道,也或許沒有以這種手法呈現,
張導希望吸引的觀影族群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感受張導想要傳達的理念?
張導在傳達什麼理念?
當我看到周杰倫為自己生命做了斷後,鞏莉一聲慘叫,
周潤發嚴肅地坐著,我知道他的帝國會這樣繼續下去,
【滿城盡帶黃金甲】讓我感受到的是一股無奈,
還感受不到張導要傳達的意念,
或許,無奈就是張導在此片要傳達的意念?
被大家批評唱歌咬字不清、不會演戲、像痞子的周杰倫,
大家很納悶為什麼張導要選他當角色,
我卻想說,要找一個夠名氣的人來詮釋「為母愛寧願棄王位與生命不顧」,
周杰倫或許是一個選擇,因為至少不會有演出後,
被爆料周董會對母親拳打腳踢的八卦(拳打腳踢是把不孝事實誇張化),
或許,張導能夠忍受他挑選的演員專業上有待加強,
也不能人格上有缺失,
畢竟,「為母愛寧願棄王位與生命不顧」的核心價值,
也許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深層意涵,
也或許這本該有的價值已漸漸流逝,
才會有片中讓人感受到的無奈知覺?
張藝謀的電影我也只有看過這兩片外加【一個都不能少】,
對張藝謀的生平以及現在作為也不了解,
和他也不認識,沒一起吃過飯或共事過,
對他這個人,沒有任何有關喜惡的感覺,
寫這些的目的其實還是在傳達我自己根深蒂固的意念,
任何事情任何作品任何意念都是由「人」創造出來的,
人所創造之「物」,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無論優良或劣等,
身為欣賞者的我們,尚未對創造此「物」的「人」有真正深入的了解時,
太多的批評與抗拒,損失的可能都是自己,
我相信只要用心,任何失敗的創作也都有值得學習之處,
何況定義失敗,也是「人」在定義的,
這個下定義的「人」是依據什麼或者是什麼居心,我們真的都還不了解。
相反的,對可以創造「物」的「人」,
我們的要求可就要比起對【滿城盡帶黃金甲】嚴苛更多了,
電影有一定的表現形式與技巧,
符合了基本的要求後,
人們才會討論它的價值與意涵,
「人」也應該有不可忽視的基本準則,
必須嚴格遵守,甚至不斷自我訂定更嚴苛的標準,
如此才有可能造出具意義或影響力的「物」,
當然前提是這樣的「人」要有造「物」的欲望,
說明白點,任何想要透過各種形式表現自我的人,
必須先對自身人格要求先做到嚴苛再嚴苛,
否則出產的任何「物」才應該被不屑一顧。
文章同時發表於 http://www.wretch.cc/blog/super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