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侯吉諒
我一向對介紹電影的文章有偏見。
因為情節發展的懸疑是看電影的一大享受,無論是介紹電影還是影評,都很難不提到情節
,更何況許多談電影的文章,根本就只是把電影的情節很不高明的重講一次,再加上作者
一點點不太高明的看法作結,這種文章我是不知道別人怎麼看,但我偶爾看了總是不敢領
教。
如果不得已要寫到電影,總是在情節方面儘量隱藏,以免對不起尚未看電影的人。
之所以覺得可以寫《再見曼德拉》的原因,因為這是傳記電影,曼德拉的故事大家應該熟
悉,所以就電影來說,那是一個不能創造的情節,無法產生情節的震撼,因此不必擔心洩
露情節,減低別人看電影的樂趣。
《再見曼德拉》吸引我地方,其實是演曼德拉的黑人演員丹尼斯赫伯特(Dennis
Haysbert)。
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他在《烈火悍將》 (Heat)中演的一個小角色。
《烈火悍將》由兩大奧斯卡巨星艾爾帕西諾、勞勃狄尼洛聯手演出,情節曲折多變、高潮
迭起,兩大巨星的演出淋漓盡致,別的演員幾乎不可避免只能是填充角色而已,丹尼斯赫
伯特演一個剛剛出獄、在快餐店打工的假釋罪犯,在快餐店經理的冷嘲熱諷中辛勤工作,
那種對前途充滿迷惑和對現實無比忍耐、同時不願意讓愛他的家人擔心的故作堅強,都表
現得極為出色。
後來,並未見到尼斯赫伯特在影劇圈大紅大紫,因而在著名影集《24反恐任務》中,對他
竟然演出 戲中第一位美國黑人總統,言行舉止都充滿智慧與魅力,驚喜之餘也不禁讚嘆
這位日昔日的小演員,內涵修養令人不可逼視。
飾演曼德拉這樣的偉人絕對不是簡單的事,因為曼德拉的年代離我們太近,而他的事跡雖
然驚人,但就電影來說,又如此平淡──長達二十八年的監獄生活,電影如何可能表達?
飾演這樣的角色,無疑非常困難。
監禁一個人二十八年,我們很難想像二十八年是如何的漫長,中國歷史上,傳誦千古的楚
漢相爭,時間不過是四年,而歷經那麼多的殘酷廝殺,劉邦在位也不過九年,創造貞觀之
治的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武則天臨朝稱制六年,當女皇十五年,雍正在位十三年,如此
算起來,我們才可以了解,二十八年,的確是極為漫長的歲月、極為漫長的消耗,這是電
影中無法傳達的。
但尼斯赫伯特卻把其實只是配角的角色演得很成功。光是這點,《再見曼德拉》就值得一
看。
因為是首映,電影開場前,有電影公司的工作人員稍微介紹了「為什麼台灣需要這樣一部
電影」,他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中年人,態度誠懇而語言動人,從電影思索台灣的當前政治
環境的深度也很讓人欣賞。
他說,因為曼德拉可以放下仇恨,所以今天的南非才能避免成為人間地獄,所以我們也應
該放下仇恨,台灣才有更美好的未來。他的話很令人感動,但我卻覺得沒有說對人、說對
場合。
如果他指的是台灣長久以來的,因為228而帶來的政治衝突與情節,那麼,也許曼德拉說
的話才更令人值得深思。在電影中(也是真實的情節),南非的白人政府提出條件,要曼
德拉放棄鼓吹黑人的暴力抗議活動,這樣,「也許可以考慮釋放他」,曼德拉當然拒絕這
樣的提議,他說:「當有權力的人拒絕給我天生應該有的自由,那麼我爭取自由的方法,
就只有剩下權力一途。」南非黑人的暴動,就是爭取自己權力的不得已手段。
對大多數的台灣人來說,228根本是一個茶餘飯後的話題,可是對受難者家屬來說,卻是
永遠的傷痛。如果當初犯下錯誤的政權至今仍然不願面對錯誤,仍然不斷為當初的錯誤辯
護,那麼,又如何受難者家屬如何放下仇恨?
被迫害的人也許可以放下仇恨,但迫害的一方,只能請求原諒。
而使我不明白的是,明明只要付出小小的代價,用誠懇的道歉和適當的補償就可以終結的
仇恨,為什沒人願意這樣做?台灣的政治人物真的連這樣一點智慧和胸襟都沒有?
呵,難怪偉大的崇敬只能歸諸曼德拉。
本文轉引自《侯吉諒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HJL/archive/2008/03/13/25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