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從小看這套書的讀者
每次看到有人說這片爛都蠻難過的
因為我知道對沒看過原作.又已經不是兒童的人來說
這部看起來會像是學魔戒學得畫虎不像反類犬的東西
但我自己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時 卻確實有那種看到童年夢想成真的感動
即使那份感動的來源不是電影本身 而是我自己的記憶
納尼亞原作的風格本來就不是浩大的史詩
而是孩子們冒險的故事
書中甚至一度提到"你們已經長大了,這將是你們最後一次來到納尼亞."
就某方面來說納尼亞是屬於孩子們的
視角是從孩子的眼光看出去
所以有鮮豔的色彩和討人喜愛的會說話動物
精靈們和傳說中的生物也大多對孩子們很友善 不會對人類表露敵意
身為一個虛構的奇幻之境
納尼亞被強調的是"理想"的具體化 而不是給人"真實"的感覺
但這不代表它的內容只有騙小孩的玩意
有很多重要的道理是可以透過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來的
而改編電影我覺得的確有某些方向錯誤了
錯誤的方向就是想把它導成史詩型的奇幻片
而忽略了原作真正有魅力的地方
電影在開頭多了我覺得加得很礙眼的戰爭場面.
中間被白女巫在愛德蒙面前變成石頭的受害者
從原作的在吃聖誕大餐的小動物們變成當間諜的狐狸
劇尾高潮從原作的阿斯蘭的復活並解放變成石頭的人們
變成一場不怎麼精采的大戰
電影好像不斷想強調戰爭的緊迫.戰爭的殘酷(但偏偏這是兒童電影根本不可能真的殘酷)
好像大聲喊著要觀眾趕快來看看這場浩大的聖戰
卻忘了低下頭放慢腳步讓我們好好看看真正的納尼亞
選角方面的確不是很成功
我也覺得露西高興跟難過的表情幾乎沒差異(而且笑起來還很邪惡!)
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的長輩們都說那個小女孩表情很活 害我懷疑起我的判斷力
不過我覺得最失敗的還是阿斯蘭...
看納尼亞系列的冒險劇情時 會有一種感覺 說好聽是安心感 說難聽就是不夠刺激
因為萬能的阿斯蘭永遠在守護著你
即使他不會現身直接幫你解決問題 他也會適時地指引你用你自己的力量突破難關
納尼亞是雷維斯心目中理想的基督教世界
而阿斯蘭就相當於聖父聖子聖靈
而且是比起基督教的聖父聖子聖靈更令孩童們感到親切 更令我感到明理的"神"
他同時也有給人慈祥的父親和可靠的大哥的感覺
可是這些在電影裡我都看不到
只看到一隻會說人話的假獅子
另外我覺得彼德這個角色的詮釋也算是創新失敗
可能是為了讓原作中的超級乖乖牌彼德變得有個性點.像人些
所以加了那些他不想被捲入戰爭.在即將戰敗時大喊要愛德蒙帶妹妹們回家的橋段
但不曉得為什麼這些橋段並不讓我覺得他變得比較有魅力
只讓我在看到這樣的人在登上王位時有點想丟雞蛋
我不是說改編電影非一切都照著原作走不可
可是當我想起為什麼我在電影院還是為這部拍得普普的電影感動萬分的時候
我想到的是那路燈和其下的羊人
我想小時候看過納尼亞系列的人都能了解那種感動
那種夢想成真的感動
既然這部電影的價值對我來說大部分繫於原作
那我自然希望它的續集能更抓緊原作的精髓
只可惜看到卡士比安(賈斯潘)王子的劇照時我想期待八成又要落空了
原作卡士比安是個甚至比愛德蒙還小(沒記錯的話)的孩子
他在第二集時甚至還不足以當個戰士
然而看到電影海報時 我有一種電影商想把他當成年輕版亞拉岡在宣傳的感覺
...其實這樣也不見得一定會不好看啦
不管怎麼樣
對曾經躲在衣櫥裡一個小時卻什麼怪事也沒遇上的我來說
能看到實體化的納尼亞 即使是有點變調的 有點假假的 還是會很高興
即使對第一集不甚滿意 接下來無論出幾集我還是都會掏腰包到電影院去看
並且偷偷帶著"哼 你們小時候沒看過原作不懂納尼亞的好啦!"的幼稚驕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