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鐵面人》面具後有什麼?:談好萊塢High Concept行 …

作者: cafelight (意志作為一種抵抗 )   2008-04-13 20:18:48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article_id=17140596
誠如《料理鼠王》裡的美食評論家所言:「別人總是覺得
評論家位高權重,遙不可及,卻不曉得,評論的過程,總是
膽顫心驚,難以下筆」。對此,我深有所感,我的寫作企圖
一向是發掘好的電影文本,尤其是那些藏身在blockbusters
後的小製作低成本電影。相對於此,所謂「惡評」,就顯的
更為難寫。
因為,好評易給,既使是普遍認為欠佳的文本,透過不同
觀點檢視,都可能有不同的觸發。而所謂「惡評」,一旦下
了,影響力夠大的話,讀者一旦接受你的看法,從此蓋棺論
定,再也難以翻身。恐怖大師艾倫坡去世的幾年內,作品曾
遭當時某個文學史編撰者Rufus Griswold進行一連串「人格
謀殺」(character assassination),以致將近百年來的美國
文學史,在霍桑與艾倫坡後,只尊其寫實/自然主義如亨利
詹姆斯的《黛絲米勒》等異鄉小說、梭羅的《湖濱散記》與
惠特曼的歌詠《草葉集》,幻想、魔幻寫實與恐怖文類,卻
幾乎停滯不前。
所以我幾乎不寫所謂「惡評」或「惡雷」,天曉得,我可
能在無意中謀殺了哪位導演?
可是影評若有其存在之必要,這「不可承受之重」還是必
須企圖肩負。我認為,將文本打不及格的分數,能夠有兩種
正面意義。其一,對導演以及劇組,產生讀者反寫/弒的功
能。不過,這點說得比做得容易太多,因為,好導演不須評
論,而壞導演則從不讀。更為可貴的是,我認為,必須讓讀
者培養一種思考批判的能力,能夠自身反芻知識,分辨好壞
。那你說,「好評」沒這「思考」功能?我沒這麼說,而是
,一般好評容易流於情感性的激情頌歌,成為一種交代劇情
式的電影的總結(summary)分析。因此,我覺得惡評難寫,
要寫的好,更是難上加難。
我舉一個我會給惡評的例子,李奧納多、傑瑞米艾朗、
約翰馬可維奇、傑哈德巴狄厄等演技派巨星同台競飆的《鐵
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1998)。我知道這部
電影改編自法國文豪大仲馬的傳奇小說《三劍客》,但那並
不重要。我從來不會把原作和改編並置來看。身為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作者已死論」的忠實信徒,原作和改編的
相生相剋,病態的愛戀關係,從來就不曾困惱我。
我甚至常常這麼覺得,拜託,劇本家,請發揮你高度想像
力,改編改得越荒誕離奇,就越能學招忘招,最終「無招勝
有招」。庫導的《鬼店》(The Shining)被原作史蒂芬金罵
慘了。金只好自己花錢重拍鬼店影集版,號稱正宗原味,絕
無外力干涉,結果,庫導的《鬼店》上了IMDB影史排行54,
而原汁版的……可能汁液過濃,變成一顆顆「爛蕃茄」了。
《鐵面人》的最大問題,不在改編的奇情荒誕,叫人無法
信服;而是,時代精神(Zeitgeist)與時代氛圍的徹底解離。
儘管美術/服裝設計仍夠的上水準,閃閃發亮,可是,那種
皇室年代特有的金箔輝煌,卻毫無光澤可言。對白淺薄,怎
麼聽都沒有貴族/騎士的奪人意志,那種不須出言,只要一
個眼神,嘴角一個微揚,榮光盡發。
或許該怪好萊塢的70年代後的「High Concept」劇本操
作。所謂High Concept,依賴作品既有的形式(如美國電影影
史三大片類:西部片、幫派片、歌舞片等)與主題的共通性,
通常劇情可以簡單兩句道出,觀眾一看就懂。同時極度仰賴
眩麗的場景/藝術設計(如特效驚人),最重要的是,它會有
極多的明星演員與宣傳活動。總之,「高觀念」的目標很簡
單,劇本「次要」,只要能抓住觀眾,真正次要的電影外在
元素,老闆都願意砸錢;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是的,在明星/特效/包裝的後膠捲年代,我們都是hi-
gh concept的受害者,《鐵面人》更是。也許各位還記得,
《鐵面人》1998年上映時,曾有極大宣傳活動。97年《鐵達
尼號》後,李奧納多聲勢大漲,當時最熱門的影帝候(落)選
人。一年後的《鐵面人》上映,竟然像是為李奧納多量身裁
縫/製作的影片。不是嗎,這部電影裡,到處充滿著連廉價
意義的裝扮符碼:「華服」裡的李奧納多國王,對應著「面
具」裡的李奧納多犯人,過於簡化的二元對立。
的確,我相當願意承認,李奧後來的參予的幾部「認同
危機」或「身分交錯」的佳作如《神鬼交鋒》(Catch me if
You Can)、《神鬼玩家》(The Aviator)、《神鬼無間》(The
Departed)等,那種類精神分裂的瘋狂/雙重人格,他演
的實在驚人(如此年輕,也許只有當年的艾德華諾頓的《驚
悚》(Primal Fear),可以比擬)。可是,在《鐵面人》中,
他還欠缺磨練,撐不起王冠的君主意志,也還看不見面具裡
的無比空洞。他還得等,his time is yet to come,還得
嚐嚐《海灘》(The Beach)裡的黑暗之心,還得接受《紐約
黑幫》(Gangs of New York)裡的人性試煉。
通過這兩個艱鉅難關,他的時代,李奧的時代,才能到
來;最終,身為看似只能被動的觀眾,我們,也才能擺脫明
星包裝的「低觀念」年代,反芻自己的「高觀點」電影風格。
作者: cafelight (意志作為一種抵抗 )   2008-04-13 20:20:00
獻給quasimodoliu網友
作者: quasimodoliu   2008-04-13 23:52:00
謝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