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evalyna/11971967
他曾這樣說:「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瘋狂的行徑究竟帶給了你什麼?」
*
一向討厭動作場面的我,上星期去看了一部超乎想像的完美電影《黑暗
騎士》。《黑暗騎士》深沉而寫實地精緻刻劃人性的偽善、敗德、矛盾與
脆弱,並殘酷地揭露那些表面上被禁制的種種慾望,以及背後的權力關係
。是一部令人痛苦萬分的電影,痛苦得讓人捨不得走出電影院想直接再買
一張票再看一次!
瘋狂在現代文明社會中被歸類為一種脫序,而對脫序的汙名化則是一種集體
暴力下對差異的壓抑結果,一種集體的安全感以及對被剝奪的不安。誠如
傅柯在〈言說的秩序〉中所言:「建制與欲望對立的反駁,皆是針對一種
相同的不安…對某些鬥爭、勝利、受創、支配、奴役有所疑慮的不安。」
於是我們所謂的「文明社會」引用了許多道德規範來限制自由意志,讓人們
在規範中麻木、在偽善中殘酷,再為自己合理化。
我覺得《黑暗騎士》的完美,展現在它極細緻的敘事手法,精準地將它所欲
探討的每個議題,停留在深刻地剛剛好的位置,而這樣完美的平衡比例,又
完完全全呼應了電影文本想要傳達的理性與瘋癲的二元性對立與矛盾,似乎
是一種巧妙,卻又是一種精細計算過後的結果,就像讓人驚奇的小丑一角一
樣。
*
“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
老實說,比起小丑,我更喜歡雙面人這個角色。
矛盾、深沉、悲劇。
我想,我們每個人的命中都註定了矛盾。而雙面人表達了那個我們說不
出口的、我們不敢說出口的人性曖昧與矛盾。
我喜歡雙面人丟著硬幣的樣子。
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引用古希臘神話,將文明思想分成鮮明對立的兩派
:阿波羅派與狄奧尼索斯派。日神阿波羅代表的是優雅、冷靜、以及對於
外表美觀的重視,相反地,酒神戴奧尼索斯則代表了酒醉、非理性、以及無
人性。
有關酒神的誕生故事眾說紛紜,總之就是宙斯一貫的外遇故事之一啦,不過
這次還把人家肚子搞大,導致宙斯老婆赫拉不爽,從這個私生子還未出世就
不斷地折磨他,而這個私生子就是後來的酒神戴奧尼索斯。戴奧尼索斯並不
是一開始就以那樣瘋癲微醺的樣貌示人,而是在戴奧尼索斯成年後赫拉還繼
續折磨他,讓他瘋癲流浪在世上;戴奧尼索斯就是在流浪的過程中教農民釀
酒。
因葡萄酒而瘋癲沉醉的戴奧尼索斯,與其看似糜爛的頹廢、享樂主義的狂歡
,在嚴守戒律的人們眼中似乎是一個罪惡的象徵;但戴奧尼索斯卻同時也掌
管農業,他所披著的狐狸皮,就是象徵不斷巡迴的新生。
尼采認為虛無主義可以分成消極的和積極的兩種,而積極的虛無主義就是要
將失去終極價值的危機視為能夠創立新價值的契機。就如同酒神一樣。
如日神一般陽光積極,又帶著一抹成熟穩重的性感,白色騎士哈維丹特代表
的是文明社會的理性,可是私底下他卻總是要靠擲銅板來做決定;看似猶豫
不決,其實不過是技巧地蒙蔽了他人的眼睛,看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其實
他連自己的眼睛也一起蒙蔽了。性格上的矛盾與生命中的缺憾讓他終於也讓
自己的悲劇潰決,就和酒神一樣,而小丑的角色其實就是赫拉,哈維受到
小丑的帶領進入瘋癲流浪的旅途,在自己的悲劇中扮演主持公平正義的英雄
,在黑與白的二元對立間瘋狂地奔跑。
再次引用傅柯〈言說的秩序〉:「物的禁忌、環境的規矩、說話主體的特權或
排他性…三種類型的禁令相互交錯、強化或補足,形成了複雜且不時自我修
正的柵欄。」在這些禁忌下,因為恐懼別人視自己為瘋子,我們必須成為
一個極度理性的人。這部電影好看,某種程度而言,或許是因為雙面人代替
我們突破了這些禁錮,為我們戰勝那些恐懼,讓隱性的慾望獲得假性的釋放
。在《黑暗騎士》中,小丑一角不論就角色性格、演員演技、希斯萊傑的
英年早逝都讓人印象深刻,相較之下似乎沒有人注意雙面人。或許可以說,
是觀眾太認同雙面人了!那種痛苦矛盾的拉扯,即便是雙面人最後的選擇也
獲得體諒,並且為他尋找藉口,就像我們也會選擇原諒自己、合理化自己的
選擇。
要挽救現代的理性至上導致的頹廢,「你的良知在對你說什麼?你要成為你
自己。」尼采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