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版:http://www.wretch.cc/blog/yishane/8797048
我很喜歡的電影《下一站,幸福》的導演最新作品,
一樣是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內容,
Thomas McCarthy就是能讓表演與故事情緒在恰到好處的地方收住,
成就了一個低調洗鍊、溫暖人心的精彩小品,
是一部越陳越香、自然回甘的好電影。
其實導演還是承襲了《下一站,幸福》的精神,
寫了一個遇到生命瓶頸的人,
如何與他人接觸並且重新擁抱世界的故事,
在《幸福來訪時》裡頭,
男主角Walter是個大學教授,妻子過逝、兒子在倫敦,
一人獨居的他想要學好鋼琴卻餘力不足,
學校生活更是乍看忙碌的窮忙生活,
在不甘願的情況下,他來到紐約做學術論文發表,
卻發現自己的家中出現了兩個陌生人,
也是Walter的意外訪客,the visitors。
這兩個訪客分別是來自敘利亞和塞爾維亞的非法移民,
他們寄居在Walter的房子下,展開一段同居生活,
在Tarek的熱情邀請下,Walter接觸了非洲鼓,
沒想到三人的生活越來越熟悉之際,卻出現了意外的變化。
當中的角色除了Walter、Tarek、Zainab之外,
還有在Tarek被抓之後出現的母親Mouna,
而整部電影有70%都是在看Richard Jenkins的表演,
這個孤獨封閉的大學教授從離群索居走向人群,
一路演來相當沉穩精采,幾個關鍵畫面也都能展現張力,
在拘留所的咆哮、給流淚的Mouna安慰擁抱,
甚至是最後在地鐵站自我陶醉的打非洲鼓,
全部都演得很棒,確實是有入圍奧斯卡的實力,
不過今年男主角對手頗強,加上這片上映日期太早,
所以一切都還要再觀察。
其他三個人則是各演了10%的戲份,
因為他們和Walter有了連結(connecting),
讓Walter的生命注入了不同的能量,
可以自在地打鼓、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可以和人分享心事,
儘管最後的結局仍是分道揚鑣的,
但我認為他們都會永遠記得這段意外的旅程。
其實每個人不只是為自己活,有時更是為了他人,
大家是相互共存著的,我們都可能是彼此的visitor。
「我一直在假裝,假裝寫書,假裝上課,假裝忙碌,
而二十年來重複的課對我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Walter的自白讓我相當震撼,
這確實是很多人不敢正視的心理障礙,
或許可以藉著這個財富重分配的蕭條年代,
讓每個人再次整理自己的生活,找回自己。
電影另外一個讓我加分的地方,
在於《幸福來訪時》並不只是另一個《下一站,幸福》,
而是把層次拉大到美國在911後的非法移民政策,
片中對於中東地區或第三世界的不了解和誤解,
像是相差八千公里的塞爾維亞和開普敦、以色列和聖地麥加,
以及最關鍵的911恐怖攻擊,
逐漸使移民政策蒙上了濃厚的歧視陰影,
這是導演對於美國現實社會的觀察,
更是美國大熔爐的小小縮影。
《幸福來訪時》是一部可深可淺的電影,
你可以當他是孤獨人群的重生、911後的創傷重建,
也可以當它是對美國移民問題的控訴,
不管你怎麼看它,你都可以看到你想看的東西,
一切彷彿只是點到為止,卻都能有拳拳到肉的紮實感,
希望大家都能有機會來欣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