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版:http://xclasskaga.wordpress.com/
2009年的春天,少年在城市的一角望著天空,它看起來有點奇怪。
該怎麼說...平靜地讓人失望。
閉上眼睛努力的回想十幾年前一樣春天的午後;
是了,那團高空盤旋,閃著雷聲電光的雲層向我撲來,
螺旋槳的聲音在耳裡迴繞。
巨大的雲層裡有著美麗的城堡,還有高度科技的結晶,
對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而言,那是多麼震撼,多麼令人神往。
他知道在童年的歲月裡他不斷追尋的是什麼,
在高空撥開雲層,離開地面重重枷鎖,像在迷霧裡尋求夢想的可能。
即使是長大的現在,他也沒有忘記兒時的感動,
浪漫的冒險,痛快的故事...
好久不見,天空之城。
《"您認為「天空之城」的主題是什麼呢?" "宮崎:也談不上什麼主題,
反正就是少年邂逅少女之後,
想要脫胎換骨(笑)變成男子漢的故事。"》
天空之城的原點一般認為是出自西元1726年,
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所寫作的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
,
其中第三部諸島國遊記中所記述關於空島傳說拉普達(Laputa)的故事。
它能在天空中自由移動,是君臨世界各國拉普達帝國的一部分,
帝國滅亡之後,它便成為了天空中的一座孤島。
在1984年天空之城的企劃中,宮崎駿構思出一個重現漫畫電影魅力,
建立於十九世紀末般科幻小說的題材。其中,支持著這座島嶼浮空的機制-飛行石,
成了眾人搶奪的目標,而含有王家血統的農家女孩希達,
與礦坑男孩巴魯奇蹟般的相遇,更造就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
這段故事同時也是台灣許多六七年級世代,童年不可或缺的記憶。
我們都記得,少女從天而降遇見少年的故事。
也記得巴魯保護希達一路躲避空賊與軍隊的追趕,不敵軍隊,
獲得空賊協助搶救人質,接著進入天空之城展開冒險的情節。
身為宮崎駿筆下最豪情壯闊的故事,天空之城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浪漫。
一座漂浮在空中數百年的古老城邦,擁有遠高於現代的科技,
同時將自然的佈景與人界的藝術包涵在內;縱觀拉普達,
其實就是一個沒有根的國家體制與封建文明。
正因為具有這樣的人文性質,我們才會對這般神秘的國度產生嚮往。
我們並不會對同樣漂浮在天空中好幾年的國際太空站以及哈伯望遠鏡產生嚮往,
因為後者沒有包涵人性與人類文明的軌跡在裡頭,它們可以是科技的指標與里程碑,
卻不能如天空之城警世與至高的武力一同,展現出人類征服性的意志。
更重要的是天空之城毋寧說是地上帝國的遺跡,而非往太空探尋的眼,
種種方面來說,我們都能看出拉普達是一個文化古蹟,而古蹟就記載歷史;
歷史,就是人類文化的軌跡與紀錄。
《背景企劃》
宮崎駿先生一直是一個矛盾性的綜合體,早年他甚至曾經以自己身為一個日本人為恥,
然而漸漸的,他在種族與國家裡產生認同,進而喜歡上自己國家的傳說以及文化。
而天空之城算是宮老中前期的作品,當時他想描寫一個介於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
一段人類對科學仍然充滿期望與幻想的年代,帶點西洋風的國度裡,
它既不是特定的國家,也非某一個民族,這裡各行各業還保存著手工製的特徵,
所以所有的機械構造與其說是產業革命後的時代,不如說有現代所謂蒸氣科幻的感覺。
因此在一切都是人工打造下的環境下,就給人一種溫暖的情感。
這也是宮老作品藝術性的層面,他並不會因為太多寫實的設定綁手綁腳,
像是空賊們駕駛的撲翼飛機,軍隊們的空中戰艦,
很明顯都有非現實的構造與原理在裡頭,卻意外的帶給人們一種幻想與浪漫的情懷,
認為這樣子的飛行才具有所謂夢想的色彩,
正如我們看見當年萊特兄弟的原型機產生的那種,人類對飛行最初的渴望。
在<天空之城>這部作品裡的空間以及環境設定很廣大,像是當初的礦坑,
就是宮崎駿聽從友人的建議,到英國南方一處名叫威爾斯的地區勘景的,
當地是著名的煤礦區,而礦工住宅以及礦區的情景都給他很大的啟發。
而雖然環境設定很巨大,然而劇情卻出乎意料的單純,
即使是很年輕的孩童都能理解出劇情的涵義,宮老曾經講過:
「如果<風之谷>要展現的風格是清新凜冽而鮮明的劇情;
<天空之城>就是活潑的、有血有肉的經典動作劇。」
他認為,動畫本該就是屬於孩子們的東西,是真正為兒童創造,
但也足可供成年人鑑賞,<天空之城>就是一部企圖讓動畫回歸真正魅力,
讓兒童開懷痛快,讓不被歌頌的情操再度輕唱,
讓令人動容的感情回歸現代人心胸的作品。
《巴魯》
巴魯是一個如同陽光一般的少年,驚人的活力與生命力,
以及爽朗的笑聲(註一)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第一次看到巴魯時,我就莫名的覺得,
這根本是宮老早年作品<未來少年科南>裡的主角,
兩位主人公可說是幾乎一模一樣,包括光腳丫跑步的動作。
為何要將主人公做的如此神奇,幾乎可說是個"靈活的小皮蛋"呢?
我認為巴魯象徵的是光明的理想,在一個橫衝直撞的小男孩腦海中,
是不存在辦不到,挫折以及無法征服這些概念的。
如果下次觀察家中或是別人家小朋友,會發現小男孩遊戲時,
一定都不會輸不會死,打斷手骨顛倒勇,這些都是很率真的。
而巴魯片中唯一感到挫折的一次,也是希達為了救他說狠心話的時候,
讓他失魂落魄的走回家,對一個小男孩來說,
還有什麼比與自己喜歡的人相處更快樂,以及無法拯救心愛的人更挫折的呢?
對於繼承父親的理想這點來說,巴魯從很早之前就知道父親沒有說謊,
而他始終想要證明父親是對得,從頭到尾,他就堅信拉普達的存在。
他不但熱衷跟飛行有關的事物,同時也有一顆善良的心。
童年的印象中始終無法忘懷當時,
巴魯站在自家屋頂吹奏小號,聲音迴響在山谷之間,
晨光從峽縫中透出,光芒萬丈;翱翔的白鴿在其中飛翔,
宛若和平的使徒,為居民帶來一日滿滿的希望。
這首樂曲就是久石讓先生所譜<礦山溪谷的早晨>,
歌如其畫,畫如其歌。
巴魯如同光芒一般的個性,點亮了整部作品。
他的勇氣,同樣也在困難以及挫折底下,引領著所有對夢想的追求者。
在空賊團飛行船上,晚上站哨時,希達突然表示"如果沒有飛行石沒有拉普達就好了"。
撇除了這些東西,也就沒有這麼多的危險與磨難了。
巴魯卻表示現在科技發達,拉普達遲早會被發現;而且落在那些人手裡,世界該如何?
接著微笑道"如果沒有這些東西,我們也不會相遇"。
這短短地雲間對話,不僅讓傳話筒一端的朵拉婆婆欣慰,
也傳達了全片給觀眾的要旨:
那就是對夢想不間斷的相信與堅持,以及對愛的信賴。
《希達》
希達也如巴魯一樣,讓我想到<未來少年科南>裡的女主角,
賢淑包容而有氣質,深富愛心且溫柔體貼,
不僅是帝國殘存一脈的後裔,還是王室正統血種的繼承人,
然而這樣一個高貴神聖的女孩喜歡的卻只是單純的農家生活,
對於成為一個帝國的繼承人她原本沒有準備,也沒有期待。
整部片都在逃亡的她只是想逃離著接踵而來的危機,
並且依靠巴魯,過著平靜的生活,她從未想過挺身去作什麼。
一直到咒語喚醒了飛行石與機器人,她眼睜睜的看著一個機械居然有著人的情感,
想要保護她,甚至有著與世界戰鬥的力量,在大砲的轟擊聲下,
她彷彿第一次理解她具有什麼樣的使命,她的祖國又是什麼樣的一個國家。
因為脆弱所以堅強,淚水過後的她也毅然的想踏上空中這片島嶼,
看看她的祖先究竟是以什麼樣的信念建國,又為何要創造出這樣恐怖的軍事力量。
在踏上拉普達這塊土地時,美麗的自然景觀又讓她感受到這樣的矛盾性,
為何這座島嶼同時有著和平與戰爭兩種面相,古老的帝國又是遺留下什麼意志在此呢?
最後的時刻她彷彿覺醒,千年的意志在她身上發言,王室的血脈此時沸騰,
他們決定捍衛自己的權力與未來,就像數百年前剷除政變的嚴厲,
念出了帝國最後的呼號,緩聲道出天空之城應該依循的道路,
全島都為了這樣的決心撼動。
這不是至高武力能夠夷平的,也不是威壓能夠統率的,
在每個人的心底對於真善美的堅持,對於自然以及人性的愛,
比天雷更具神性,也只有這樣的意念,才能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開花茁壯,
告訴人們天空之城的神聖來自於更高的層次。
少女希達,與愛人念出了毀滅的咒語,卻是新生的開始。
《朵拉空賊團》
帶有甘草味的趣味製造機,朵拉空賊團是一群熱鬧又歡樂的團體,
簡單來說,就是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曾經有人說朵拉是宮崎駿從他母親身上得到的靈感,
注意觀察朵拉婆婆房間的牆壁上,年輕時的她可是位剽悍的美女阿。
朵拉婆婆豪邁機靈,在戴上眼鏡之後會變成一位慈祥的好婆婆,
然而又不會給人女強人的感覺,反而有一種長輩的親切感,這也是塑造成功的地方。
在作風強烈大膽的背後,婆婆意外有一顆溫暖善良的好心腸,
事實上在宮崎駿的作品裡,好婆婆這種角色還真不在少數,
然而像朵拉這樣橫衝直撞的婆婆就沒幾個了,不僅一個女人家從事冒險工作,
錢難賺,統領一堆笨蛋,還要在飛行船裡大呼小叫的,真是夠忙了。
仔細想想,如果朵拉婆婆的角色替換成老成的博士(原本的構想),
那還真的失色不少,鮮明的個性,強烈的印象,朵拉空賊團給了這部片生動活潑的氣氛。
在船上空賊團的生活也充滿樂趣,有她們在永遠不會無聊阿。
在進攻城堡時,婆婆雖然衝動卻心細的一面展露無疑,
描寫朵拉婆婆角色的難度,可能比單純的軍隊壞人幫還要困難,
兼具淘氣,關於年老的抱怨,女人的耍賴,還有同樣迷人的愛與氣度,
對於希達而言,婆婆更是一位好長輩,以及能夠信賴的朋友。
宮崎駿在工作疲累時,就會想像朵拉一樣大喊:
"動作快一點,我討厭慢慢吞吞的!"
《機器人》
在1994年山本哲士與宮崎駿的對談時,
山本表示"拉普達上有大量的機器人在保護小花跟雞蛋呢"
宮老因而說了"我想我個人的機械觀大概只能用胡思亂想四個字來形容,
因為大熱天我開著破車時,會想著熱死人了,
然而引擎卻是這樣賣命犧牲而不求回報的工作,為何它肯做到這樣呢?"
宮老這樣將無生命體擬人化的作為,解釋為他創造的是一個生命的原型,
因為宮老本身是會從機械的神奇之處感受到泛靈力量的人,
也因此它畫出的與其說是機械人,不如說是一個人造機械型態生命體,
能夠辨別感情,能夠捍衛主人,並且愛惜生命。
這樣子情感面的東西是一個機器會具有的嗎?
或是最純潔單純的東西總是具有的最犧牲奉獻的情操?
你可以說這樣的機器人多麼紳士,盡心保護主人不受威脅,
保護著動物以及生命,並且在生命的最後,
依然用那空洞卻富有情感的眼神凝視著妳,一瞬間,
你會以為他真正意義上死亡了,
而不是一堆廢鐵組成的機械又回到它們原本的模樣,
宮崎駿成功塑造了封建時代騎士一般的形象,
騎士是一群這樣的團體:
他們濟弱扶貧,打抱不平,保護王室,捍衛國家。
這些機器人,不就是這個封閉王國的壁壘,最後的天空騎士嗎?
他們是這塊土地最後的守護者,可以活過百年的歲月,而仍然承載著先人的意志,
如果不是機器人,又有什麼樣的東西能夠守護這塊失落在天際的土地呢?
把交付的任務忠心耿耿的執行直到完成,建立防衛機制,等待王者歸來,
捍衛真理以及遺跡,這群騎士們在龐大翼翅下,鼓動著的又是怎麼樣的心?
《穆斯卡與他可憐的朋友們》
穆斯卡就是那種走在路上別人會指著他鼻子大喊"阿,壞人!"的傢伙。
在天空之城裡,可以說處處都展露出他的野心與企圖。就算是最沒有心機的人,
也猜得出這傢伙要作壞事,但是這是一個單純的故事,
沒有必要在壞人行為上加上什麼複雜的動機,
畢竟貪婪以及傲慢就是人類的原罪,。
身為王室血脈的旁枝,他是回來尋找力量以及至高權力的,
絕對的力量讓人絕對的腐敗,穆斯卡與他可憐的軍隊朋友們訣別後,
展現了拉普達驚人而恐怖的軍事力量,然而從他對樹根等自然物體的不耐以及焦慮,
就能體會出他如多數鷹派的軍事人物,
壓根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些人要站在樹前面大喊救救地球的動機,
他象徵人們對權力的渴望,以及真正人類遇到天空之城的反應。
悲哀的是,你我必須承認真有拉普達的話,也一定會有穆斯卡這樣的人存在,
我們討厭他並不是他的太誠實,而是在自己身上看到人性令人厭惡的部份,
對於欲望的無賴與張狂,對於美與和平的忽視,以及著魔的,沒錯,現代人。
《飛行的概念》
從伊卡魯斯到林白,關於飛行的夢與浪漫不斷地出現在人類的文明與行為上。
天空之城開創了一個飛船,巨大螺旋槳,空中戰艦,
撲翼飛機等存在於宮崎駿非寫實幻想中巨大的藝術價值;
造成自天空之城以來,無數作品或致敬或模仿那樣子豪邁的飛行況味。
如果說天空之城開啟了日本動漫畫的大飛行時代,相信沒人會反對,
而且在巨大的積層雲下穿梭,在雲塊間如海一般的透出潛入似的翱翔,
在月光下飛船的倒影以及空中戰艦震撼性的魄力,拉普達隱藏在天候現象龍巢的風牆,
足足可以顯露出作者對飛行的喜好以及研究。
儘管裡頭沒一個東西有現實存在的可能,
但就如同朱勒.凡爾納(Jules Verne)在十九世紀寫作的<海底兩萬哩>一般,
對於未知的探索使用科學性的器具,都給予人無限的想像空間。
也就是能不能真正飛行起來是另一回事,但是構造與機體,飛行時表達的概念,
清楚的呈現出人類對於飛行所有的嘗試渴望與夢想,
那就足以滿足每個人對飛行真正的期待,真正想飛行的也許不是肉體,而是心。
又有什麼東西能比飛行更能給人解放與自由的概念呢?
天空之城在銀幕上所展現的飛行魄力,
至今仍未見到日本哪部動畫堪能做出第二,不僅是壯闊還有真實,
對於細節的描寫能力,也是吉卜力始終要求的一點。
何況,又有什麼樣的想法,比飛行石及漂浮在空中的城堡更浪漫的呢?
《拉普達》
在父親背影的帶領之下,一架薄翼機在雷電中穿梭著,
挺著狂風和暴雨,機體彷彿就要分崩離析。
他們貼著龍巢低氣壓中心的邊緣移動,進入了無聲的黑暗隧道。
飛機墜落在平坦的草地上,濃霧如舞台簾幕一般向兩旁拉開;
鮮艷的花朵在碧綠的面上朝著四方灑去,巴魯與希達兩人踏入了文明帝國的遺址,
也是人類在自家天空的秘密花園 - 拉普達。
這一片文明古國過去繁華的榮景與雄偉的建築在雲端裡屹立,
城牆彷彿海岸邊浪濤拍打的岩石,每一片拂過都激起千萬光影亮點在那水邊閃爍。
活潑的小動物跟隨著緩慢而沉穩的機器人腳步,一步步邁向城市的中心。
自然已經佔據了這塊土地,綠意侵略而活化了死去的文明,
給予了它全新的風貌,是一股不做作的清新,以及莊嚴下的省思率領著我們,
在那騎士的遺體旁致意,在紀念的碑文下唏噓。
城市的中間,被一顆超乎想像巨大的樹所佔據。
對人們來說,印象就像是兒時在森林裡仰著頭看著神木一般,
一顆生長在天空中的大樹比任何植物都崇高的枝枒與葉脈,簡直就像某種宗教象徵,
它的樹根已經包覆住這座島嶼的一切,依附他而生長,也茁壯著這塊天之國。
這塊島的巨大以及空間感塑造出的神聖,對人類文明近乎懺悔似的表現,
難以想像人類會離開這樣彷彿樂園的所在,種種情況都暗示著現代社會的弊病,
戰爭、人口飽和以及內亂疾病等禍害,
如今只剩下不會逝去的斷壁殘垣以及四處橫生的綠意,
為帝國衰亡的歷史,做出最後的註腳。
「根要紮在土壤裡,和風一起生存,和種子一起過冬,和鳥兒一起歌頌春天」
每個看過天空之城的人們都不會忘記希達故鄉肯得亞山谷的詩歌。
然而這句話也是王族來到地面扎根之後的感想,同時道出前面一直鋪陳的疑惑,
為何人們最後選擇了地面平凡的生活?為何這樣古老而偉大的文明被埋藏在天空的高處?
一切的文明都要根基在與自然和諧共處,互相理解互相依賴的循環當中生存。
這點在<風之谷>裡提出,在<天空之城>的最後也提出來,
沒有遵循天道而一個勁兒的發展,
卻遺忘了自己的根本,這不就像是拉普達上的巨木嗎?
希達最後瞭解了拉普達帝國失落的關鍵:
"不管妳擁有了多麼驚人的武器,操縱著多少可憐的機器人,離開土地就無法生存的!"
王族的末裔最後選擇了徹底埋葬這塊土地,
然而承載著高度科技的結晶仍然不斷向上攀升,
於是拉普達開始了在宇宙與大氣的天際線間無止境的漂流旅程,
你我熟悉的音樂<載著你>響起,這段神聖的音樂隨著天空之城的崩解,
繼續在觀眾的心裡繚繞,一直到幾十年後的晚上,聽見還是會不自覺的感動。
少年回想起這部對他來說多重意義的作品,始終無法釋懷,
因為那個當年在電視前的小男孩,已經悄然的轉身而去,
他想找回盡情享受,遨遊在幻想裡的孩童,在雲端以及夢中尋找他。
然而就那麼一瞬間,少年在一片令人暢快的湛藍中發現了一顆小小地閃光。
純潔而神聖的緩緩落下,在他領角的一邊,拉出一道長長的水痕。
"夢中再會,拉普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