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arkerwind (帕克瘋~)》之銘言:
: 小弟最近設下把IMDb top 100看完的目標
: 設下目標前是 33/100 努力了十天現在是 38/100
: 以上不是重點XD
: 其中有看到一部電影叫做"M" 是1931年的電影了
: 看起來像是懸疑片 但有關這部片的資料還真是少
: 今天把它看完了 可是老實說我不知道這部片為什麼有辦法被列入Top 100
: 因為我覺得不怎麼好看 也沒什麼感覺
: 也許是時代背景吧 這部片好像是處於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的中間 所以很重要
: 不知道有沒有大大也有看過這部片 可以分享一下看完的感覺 謝謝 :)
: 我覺得音速小子的創辦人一定有看過這部片XD
<M>是Fritz Lang的重要作品之一
他的代表作還有<大都會>
如果你想知道這部片為什麼會精彩
建議你應該從德國表現主義和佛列茲朗下手研究
否則就算有人告訴你<M>的構圖及場面調度幾何形狀多有敘事性也無從看出來
導演本身從中釋放的罪惡及爭議觀點也留下了許多值得探討的空間
既然是有聲到無聲的重要意義
那麼應該由從“第一部蒸汽火車如何被發明 如何運作”這樣的角度去揣想
當電影有了聲音開始 導演們如何運用其延伸自己的創作空間
這部片對聲音的處理很精緻 不使用其他音樂和配樂
卻把表現主義從俐落的影像風格帶入了音軌空間
片頭兒童唱的那首歌(殺人魔的歌謠)代表著什麼意義?
或是一些特效音車鳴喇叭聲揭示了什麼?
這部片中聲音及構圖 表演形式的暗示性絕對夠你研究很久
你說 覺得音速小子創辦人一定有受其影響
其實這部片影響力遠大於你所想像
如果要證實 那建議最好連日後美國的黑色電影也一起看進去
因為大部份的黑色電影類型都是從<M>的觸角所延伸下來
一部電影對個人有沒有感覺往往是從時代感和文化認知而來
簡單來說
因為是台灣人所以"看得懂"<海角七號>中日籍教師為何來台灣又離開這
而外國人接觸到此片可能需要先有歷史觀念才能"讀懂"一些意涵
也包含了那首貫串影片的歌謠
同樣的<M>當時的德國正值右派和左派鬥爭之中
惡性通膨(till 1924)結束沒幾年 許多社會議題值得關注
不曉得你看的影片最後是否有審判部份
現行的版本不一 有些已把非警制主體群的審判刪除
這在當時是非常受爭議的探討議題部份
就如<發條橘子>反諷政府機制的爭議議題
一樣備受關注
每部片本來就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感受
希望我解讀到的部份能幫助到你
(就好像我以前也是和朋友討論中才知道<羅生門>的性暗示的)
總歸來說 這部片對我來說是很好看的
那口哨聲音從我青少年時期就留下了巨大陰影
那感覺大概和<驚魂記>裡面的沖澡浴簾和一直尖尖尖的配樂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