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部千呼萬喚始出來、經過無數次跳票延期、歷經數次資金危機、同時受到所有媒體
與台灣民眾關心的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期待值顯然遠遠超出了所有既存國民擁有的待遇。
而我曾擔心過這樣的期待是否會造成觀眾期望落差太大的反面效果,而在看過電影之後總
算是可以放心的擱下心中一塊大石了。
最為二部曲的上集整部電影大致上是起自1895乙未割台之始,以致1930年10月27日早上霧
社事件爆發為終,可以想見下集講述的就是隨後持續了一個月的戰役和次年發生的第二次
霧社事件等故事。
電影一始,年輕的莫那魯道,以及那驕傲蠻橫的賽德克人,縱橫在叢山峻嶺中,恣意對敵
對部落出草獵頭;強調著台灣自然山林之美、以及原住民戰士那男性健美陽剛之姿的體魄
,俐落樸實的武打、毫不遮掩血肉模糊的大膽拍攝,都叫人為之驚豔。
不同於公視連續劇風中緋櫻那般,雖然同樣注重史實但卻比較刻意略去了血腥場面的作品
(當然也不該忘記公視的預算是不足的),賽德克巴萊全片體現給人的就是一種在泥潭中
、於血河裡、在梅雨下等各種骯髒、污穢、混亂的環境中,殘酷而逼真的美感。
常有人把賽德克巴萊和阿凡達作為比較,但我以為,攝影手法的性質上,阿波卡獵逃可能
更適合作為塞德克巴萊的對比───不同於阿凡達刻意美化了未經破壞的自然天堂那種烏
托邦式的描寫,塞德克巴萊也點出了原住民出草血祭的殘忍、血腥色彩。
如同幸村誠描繪維京人的漫畫海盜戰紀一般,維京海盜可以快快樂樂地去打一場沒有希望
的必死之戰,也不願被人侮辱了他的名譽那種古老的固執;當我們看到賽德克的戰士們欣
喜地提起敵人的頭顱並包進行囊裡,回到部落接受婦孺的歡呼稱讚…導演真帶著我們回到
了十九世紀的台灣,而不是一些陳腐的、時代錯置的現代價值觀代入其中,盲目地嚷嚷生
命價值,或是借用這個舞台鼓吹民族情操與抗日精神之類的混淆史實。
當然撇開一個軍迷的立場,從商業娛樂片的角度來說,賽德克巴萊也是很不錯的,整部片
的節奏明快,在緊張的戰鬥與流血之際也適當的穿插著幽默,以及堪稱本片一大亮點的賽
德克民歌。我相信會有不少人看過電影後考慮去收原聲帶的吧。
最令人欣喜之處,在於本片跳脫了一些既有國片乃至好萊塢片的窠臼,對於屠殺婦孺(不
論是日本對賽德克、或是賽德克對日本)直接點出而不模糊帶過的勇氣,著實令人讚賞。
相較於過去幾部搭著「國片起飛」風潮,結果拍爛了的國片(特別是一八九五,一個血淋
淋的拍壞的對照組),賽德克巴萊的中心課題明確、娛樂性質足夠、但也沒有因此犧牲其
美感與教育性質,劇組的企圖心與努力著實該好好讚賞一番。
當然,有優點、亦有缺點。做為一些餘外之音,我在最後對賽德克巴萊提出一些個人見解
與批評。
1.成本控制。魏德聖一慣他完美主義的風格,即使是在別的電影(如一八九五)被字幕一
言帶過的歷史,都完完整整的用畫面呈現出來。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同日本人簽下馬關條約
,在北洋水師的水兵護送下離開,然後台灣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乘坐輪船航向台灣…等鉅
細靡遺的描寫,固然是令人欽佩魏導用畫面說故事的能力,做為軍迷和歷史迷的我也很歡
喜,但另一方面來說,這很可能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多餘演出。
平常做為一個軍迷,我們總是批評珍珠港的劇組懶得做二戰道具船,筧橋英烈傳拍的很假
又很不史實,一八九五的場面令人大失所望都是因為不肯多花錢,但對於賽德克巴萊,又
不禁想要提醒他別花太多了。耗資台幣億元搭建一個霧社村,不過最常用到的場景始終還
是霧社分室、小學與雜貨店,是否真有必要對場景如此用心?成本控制上倘若更加取巧,
是否可能減輕一些資金的負擔呢?我想這都是劇組需要努力的方向。
2.長度問題。以一部電影而言兩個半小時實在是很長,但盡管如此還是可以看的出來有很
多導演可能本來有拍,但卻忍痛割愛沒放進去的東西,比方說理應作為「日本良知派」角
色的巡察小島源治,他的戲份和做為「壞日本人」的吉村巡察相比之下,真是太少了,於
是在太陽旗一片中,對日本這方面的鋪陳就顯得有一些不足之處。但另一方面來說,很多
場景(比方莫那魯道揹著父親逃跑、背景音樂放著賽德克歌謠)的段落就顯得太冗長,雖
然催淚淒美,卻也是應該能夠精簡、更洗練的部份。
3.時空切換的模糊。魏導傾向用畫面而非文字說故事的手法,於是在電影裡面雖然可以看
到日本明治時代軍裝、大正時代軍裝、台灣總督府警察的制服變遷,其實對內行人來說那
都是一種「日本登陸後又過了幾年」的暗示。但是對於不懂歷史的大多數觀眾來說,他們
是完全沒有這方面背景知識的!因此,從一八九五到一九三零年之間,觀眾們彷彿是看著
那年輕的勇士莫那魯道,一夕間老了三十五歲變成頭目莫那魯道的。我想,使用文字輔以
畫面,恐怕還是有其必要。
作者:
Lxr (鍵盤李組長)
2011-09-12 02:07:00我只有注意到太魯閣番討伐戰...沒注意到制服變遷 慚愧~
作者: tuotuo 2011-09-12 02:08:00
推!很喜歡這篇心得。原po的思路好清晰冷靜,建議可貼到該片
作者:
artyman (another arty)
2011-09-12 02:09:00是吳宇森教魏導 要注意細節 給內行看門道吧
作者: tuotuo 2011-09-12 02:09:00
官網供他們參考。個人尤其喜歡提到缺點建議的那幾項。
我想問一下,預告裡有一幕是下雪天,一群賽德克人在走著背後是燃燒中的駐在所,我忘記上集有出現這一幕嗎?
作者:
ABBOBO (阿寶)
2011-09-12 02:12:00還沒 那是下集的
作者:
Lxr (鍵盤李組長)
2011-09-12 02:12:00可是我覺得魏導是故意凸顯吉村(壞) 而讓小島(善)的戲分比較少
作者:
Lxr (鍵盤李組長)
2011-09-12 02:15:00你說得很對 我也覺得從1895~1930之間鋪太長 大概超過40分鐘
作者:
Lxr (鍵盤李組長)
2011-09-12 02:16:00我覺得如果真的要放進去那一段 大概帶20分鐘左右就夠了
作者:
Lxr (鍵盤李組長)
2011-09-12 02:19:00你這篇出來 讓我不敢寫"雷" 原PO寫的實在不錯 而我寫不出來
作者:
bobju (枯藤老樹昏鴉)
2011-09-12 02:19:00年輕的莫那魯道跟中年莫那魯道應該只差20年吧?有35年那麼久?
警察服裝的確1895跟1930有差別 仔細看可以看出
1895年的軍隊是紅色帽簷,所以才被叫做Danadunu(紅頭)
作者: proman ( ) 2011-09-12 02:21:00
推薦這篇
作者:
Lxr (鍵盤李組長)
2011-09-12 02:22:00少年莫那魯道跟中年莫那魯道之間還有青年莫那魯道
作者:
patoo (完了完了 要變砲灰了 )
2011-09-12 02:24:00幫推 看完想寫點感想卻發現板上不管好雷負雷大概都寫完了
作者: ASTERSEA 2011-09-12 02:27:00
超推~不過霧社街也是可以另做用途(拍其他片、增進觀光)
作者:
bobju (枯藤老樹昏鴉)
2011-09-12 02:29:00服裝的細微差異我再找時間看看..
作者:
Lxr (鍵盤李組長)
2011-09-12 02:49:00對了~其實我還發現影片有bug
![]()
;O"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
;O
作者:
Lxr (鍵盤李組長)
2011-09-12 02:50:00這張圖在影片中有些地方有出現 但是這張圖發行年代是昭和15年
作者:
Lxr (鍵盤李組長)
2011-09-12 02:51:00也就是1940年 所以這張圖不應出現在影片中
作者:
Lxr (鍵盤李組長)
2011-09-12 02:57:00還有我覺得在影片中 一位日本軍人在看 林謙光的《台灣紀略》
作者:
spree8 (Enter Sandman)
2011-09-12 02:59:00好文推
作者:
Lxr (鍵盤李組長)
2011-09-12 02:59:00這我覺得算是電影裡面一個算是重要的點
作者: LMsoda 2011-09-12 03:13:00
推~
作者:
kicko 2011-09-12 10:07:00GOOD!
推,小島這個角色真的有點可惜(我是指霧社事件之前)
作者:
lupins (〈仙黛逸蹤‧八式問劍〉)
2011-09-12 19:51:00順便問一下:《台灣紀略》翻到齊大勇那一頁,是有用意嗎?
作者:
pacs (summer)
2011-09-12 23:42:00不同意第二點耶 沒有他揹父親那邊的醞釀 無法凸顯有多悲憤吧
作者:
irina (偶然與巧合)
2011-09-13 13:59:00莫那背著不輕,受傷還很威武將死的長老 是全片我最想哭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