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了觀眾群去談論影片質量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李安的電影受眾是全世界,他電影裏每一句臺詞每一個鏡頭都是說給全世界
聽得,讓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都能看懂。
而馮小剛,他本質上是個北京胡同串子,他拍的電影第一受眾是北方人,然
後是大陸居民。至於大陸以外的受眾,他沒考慮過,也不一定有駕馭的能力。
以之前的唐山大地震為例,我在本版看了不少影評,覺得有些地方他就沒交
代明白,所以讓臺灣觀眾誤讀了。最嚴重的誤讀是解放軍救援、毛主席逝世
這兩個場景。
以ptt版友的理解,這些鏡頭是美化軍政,向當局邀功。但大陸這邊的觀眾不
會這樣解讀。首先說解放軍救援這個,因為唐山汶川這種規模的災難,普通
救援組織規模太小無能為力,而且在唐山年代甚至沒有專業救援隊伍,不靠
解放軍根本沒有辦法救援,所以這兒出現軍隊救援並無不妥。
哀悼毛主席的場面恐怕是臺灣觀眾最不能接受的,為什麼唐山大地震裏要如
此突兀的出現這樣一筆??因為這是當年最正常的情況!
1976年是大陸多事之秋,毛、朱、周相繼去世,四人幫垮臺。在那個資訊不
發達的年代,民眾更關心領袖去世引起的政治動蕩,沒有人會想起全國祭奠
唐山。
所以國家欠唐山一個祭奠,所以馮小剛在描述完地震後特意給了個悼念毛主席
的鏡頭,用哀樂表達對逝者的祭奠,同時也提醒觀眾,當年我們只祭奠了毛主
席。
所以說,馮小剛是本土導演,他的片子先是拍給北京人看,然後是北方人、大
陸人,最後才是華語圈。他也曾經試圖拍過“與國際接軌”的片子,比如“夜宴”
,但後果如何就不用說了。
反觀李安,他也拍了大量中國元素的片子,但他著力表現的是中國元素中能夠
通行世界的部分,他一直在給全世界講故事,試著讓不同的人理解相同的東西。
從講述技巧來說,我覺得這兩人都很好。馮小剛略過了許多中國觀眾熟知細節,
以此讓整個故事節奏更緊湊;李安著力表現一些細節,以便讓各地的觀眾都能
無障礙的理解他的故事。所以兩人並無可比性。不過陸川確實是差了,只能以
度量單位的方式跟李馮列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