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好萊塢其實還挺會幫美國的出兵擦脂抹粉、進行加工的。
尤其美國人心頭痛的911攻擊,特別好在追擊賓拉登的戰爭裡塑造「反恐英雄」。
但如果拍出以反恐為名,實則進行趕盡殺絕的復仇,過程中無所不用其極的刑求,
這對當時尋求連任的歐巴馬政權來說,恐怕就是明顯的政治不正確(攤手);
不過換到藝術對人性的終極關懷來看,「反思」一下「越反越恐」,反而政治正確。
這,就是《凌晨密令》,和導演凱薩琳畢格羅所面臨的政治正確不正確的尷尬。
進逼2.5HR的片長呈現出紀錄片般沉悶寫實的調性,但精準處理了平常生活裡,
一台巴士、午茶約會、上班日裡突然遭受恐怖攻擊的肅殺氛圍,卻讓人一路緊繃。
而書寫「十年反恐編年史」的任務上,《凌晨密令》的劇情調度更令人嘆為觀止!
把2001年911到2011年擊斃賓拉登,十年內的大規模恐怖攻擊都往賓拉登頭上串
每次情報員搜到一點線索,便有一個伊斯蘭世界發動的炸彈攻擊行動作為對稱,
搞得像場勢均力敵的戰爭,而整個國際恐怖主義網絡的幕後操盤黑手都是賓拉登!
而也突顯了電影裡主角非幹掉賓拉登不可的理由!這點政治正確到「可圈可點」。
但卻意外瀰漫出情報員自責怎麼(刑囚)不再狠點,就能阻止憾事發生的懊悔。
就是這種一次次的懊悔,讓女主角從一開始連遞杯水給囚犯都會手抖的菜鳥,
變成殺人不眨眼的復仇女神,反恐也變質成了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復仇。。。
這為了套出情資,「殺一人救天下」的事,對大美國來說本來還算挺政治正確的,
卻偏偏一幕幕讓觀眾也覺得慘無人道的水刑、禁食、裸露、殘肢跟狗鍊散步裡,
刑求逼供的畫面後方電視上,受訪的歐巴矢口否認這是美軍常用的SOP(冏)
這不是故意陽奉陰違,給大老闆難堪嗎!實在是太政治不正確惹!!!
全非好萊塢的英雄主義格調,難怪THE OSCAR GOES TO…《亞果出任務》
真格要探究電影裡的恐怖攻擊,多是獨立案件,只是他們不是被美國推給蓋達,
就是自稱跟蓋達有聯繫來爭取聲勢,反正蓋達也樂得來者不拒當打免費宣傳。
其實不少CASE是干賓拉登屁事的,比如05年倫敦爆炸案是英國本土穆斯林策動
08年伊斯蘭堡萬豪酒店爆炸事涉巴基斯坦內部權力鬥爭…這只是殺紅眼的復仇。
幹掉賓拉登那刻,沒有美式熱血英雄的歡聲雷動,只是冤冤相報何時了的茫然…
當女幹員最後揭開賓拉登屍袋,直視這10年來為了他葬送多少性命的「執念」,
那些片頭911黑畫面裡的哭喊、刑囚時恐怖組織成員的哀號,夥伴犧牲時的抽咽
攻堅賓拉登藏身寓所時,屋內婦孺陷入槍戰中,不絕於耳的尖叫與驚呼聲…浮現
這些驚惶的靈魂並不得以安息,永無止進輪迴的報復,讓她滿臉無語的淚水~
從一開始跟著逼供的不安、得知夥伴身亡的哀傷、由哀轉恨轉狠的堅毅與自信,
到最後拉開屍袋的複雜,主角傑西卡雀斯坦每個轉折都鏗鏘有力,卻又純粹剔透
從機組員問她「妳要去哪?」時,她臉上的空洞與失落裡,
就知道導演選擇了哪一種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