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看完電影有一個好處就是
——終於可以無忌憚的瀏覽各篇心得雷的文章了。
其實我個人心中是百分之百願意給好雷,
也百分之百希望能推薦他人進場觀賞,
個人認為,只要進場,這部片絕對不會令人後悔,
但普雷當然也不單純只是個譁眾取寵吸引各位看倌的手段,
也是希望能夠緩衝平衡一下,本文或許可能脫韁的溢美之詞。
我知道很多人都能體認到的一點,
就是絕對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無缺,
能夠讓所有觀眾都齊聲讚揚的作品,
但是個人認為KANO這部影片,參與製作與演出的所有人員,
至少都給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誠意與用心,完成這部幾無冷場的電影。
所以我自然也希望我的心得感想(當然不可能是影評),
能寫得更有誠意一些。
首先,個人想要闡述的是,
拿電影比較電影,是頗為不恰當的一種做法,
就好比當初個人看完環太平洋,
也不會因為喜歡環太,而刻意去批評檔期重疊的天台。
同理亦然,看完地心引力,也不會刻意去比較檔期重疊的片
硬要跟狄仁傑分出個優劣高下。
又看完白日夢冒險王覺得很棒體悟很深刻,
卻也不會想刻意去批評檔期重疊的冰雪奇緣,
更甚者還被選片文的各種推文給推坑,
而有幸得以接觸在不同方面也表現得很精采的冰雪。
當然各種不同層面的意見正是言論自由的可貴之處
不過私以為起碼也要實際觀賞過該部影片,
單獨比較該片在自己心中的可取或不足之處,
覺得好、覺得不好,是自己心中對該部電影作品的感覺,
應與其他作品無涉。
================以下開始有少部分雷===================
一部改編作品,最容易受爭議的部分,理當是改編內容的合理與否,
就如同2000年的災難電影<<天搖地動>>一樣,
一般觀眾若沒有去考證資料,
頂多知道的就是Andrea Gail這艘鮪魚船,最終在大西洋一去不復返,
當中的情仇糾葛,多半都能體認到是為了戲劇效果而鋪陳的情節。
所以回到KANO,
即使是沒有甚麼史學背景的一般觀眾,
當然都能很輕易地指證出電影中諸般"不合邏輯與史實"的橋段,
不過有時回頭想想,真是因為不符史實,
抑或是不符合心目中期望,而導致的不滿意呢?
某些情況之下,適度的扭曲,能形成較佳的觀影效果,
就好比片中的吳波吳昌征,他也不是嘉義在地人,
卻以嘉義小孩的身分頻頻出現在影片的各個橋段,這是為了甚麼?
又嘉農棒球隊,除了組成種族不一樣,其實球員原出生地也俱各不同,
還是特意蒐羅邀請而來,
但為何要描寫成一隻土生土長的雜牌農家子弟球隊?
諸般類似的橋段,可以提出疑慮的少說也有上百處,
但有沒有影響到故事串接流暢度?或最後結果?
也因此,能否呈現真正完整真實的歷史故事是改編作的原罪,
但也是改編作最迷人之處,
就原作時間點,吳昌征無論如何也得不到出場機會,
可是這樣一位日本名人堂的大前輩,如果能在片中登場,
連結其與嘉農棒球隊的深厚羈絆,
豈不是挺有趣?也更能呈現該時代的歷史氛圍。
=======================================
至於容易引起爭議的部分,理當盡量省卻,
一方面要影響他人的成見實在難之又難,
二方面爭論對個人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又不是靠這部影片吃飯,
也不會因為辯贏辯輸而得到任何利益,
不過呢!個人始終覺得,
若只能帶著負面想法與濃厚意識形態來觀賞這一部電影作品,
實在是相當哀傷的一件事。
觀賞的角度不一樣,批評的角度就不一樣。
但往往可以發現,在網路這個媒介上,
有太多人過於依賴著便利的溝通工具,
卻忽略了自身論述的合理性。
(比如質疑正式上映前為什麼就這麼多觀眾已經看過KANO)
KANO不諱言有其不足之處,三個小時的內容當中
說不完的人事物有太多太多,
也因此故事中不完整的部分還有太多太多,
一一地闡述則是過於繁瑣的程序(所以同理省略),
但,
(that nothing someone says before the word "but" really counts)
個人認為KANO還是一部買票進場,可以愉快(偶爾偷偷拭淚)度過三個小時,
離場時會有滿滿飽足感,
同時也誠意十足的電影。
如果觀影人只是想要好好享受三個小時的話,
KANO有機會重新帶起觀眾給予國片的信心,
也有機會成為國片的新里程碑。
近藤監督對嘉農的球員們說:原來你們這麼強。
同樣的話,必須轉贈給這部電影的所有工作人員與演出者。
這部電影令我擁有很愉快(偶爾偷偷拭淚)的三個小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