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rdcolus (God Save The Queen)》之銘言:
: 這批演員都是球員出身,球技應該不是問題
: 從練習/守備其實應該可以看得出來,電影也有營造出真實比賽的感覺
: 但投/打對決卻時不時讓我出戲
: 1. 投手的揮臂/發射動作生硬,放球點也常常很怪
: 我不知道這跟當年投手丘高度很低是否有關 (以電影畫面來看的話)
: 2. 打者的揮棒動作很不穩定,明明同一個人卻有不一樣的揮棒姿勢
: 如蘇正生,有些畫面可以感受他重心和揮棒姿勢保持的很好,是強打者
: 但有幾個畫面又是鳥揮......
: 當然這也許可以解釋成 80 年來棒球水準的落差和學生球隊的不穩定
: (現在回頭看緯來的紀錄片,便可以發現小時候那些強投豪腕只有鳥蛋可以形容)
: 3. 投手跟打者拆開來看各自都有問題,搭起來的問題則更多
: 球的進壘點/揮棒軌跡/擊球點/球員動作/棒球飛行軌跡搭不起來的
: 但這似乎是棒球電影的通病,強如美國好萊塢印象中也沒有太出色的作品
: (熱血沸騰的美式足球或是橄欖球電影倒是很多)
: Kano 在棒球比賽的處理,至少已經完爆野球宗主國日本的電影了
: 只是都找來專業球員了,卻沒有突破讓人感到遺憾
關於這部分,打棒球跟拍棒球電影是不一樣的
推文有人提到蘇正生不是打棒球出身的,吳明捷也不是投手
演員畢竟不是完全對應戲裡球隊的角色.
另外,有個很重要的因素
打棒球比賽不用管畫面好不好看
可是,拍電影要兼顧畫面質感,光影,場景角度,以及演員表情
舉例來說,在比賽中很豪邁的投球姿勢,在電影鏡頭裡卻可能沒辦法很清楚看到投手
的表情或者四周的場景
棒球比賽不用管光線漂不漂亮,電影畫面卻要配合光影變化
當然,還要考慮到演員在拍攝時一遍又一遍的投球,揮棒,接球
所以,每一次的投打都不會是一模一樣的,有可能一直拍,但是光影就是不對,拍到
光影對了,演員已經累了
還有,幕後花絮有提過的,拍攝期間的氣候變化很大
他們是冬天拍,氣溫忽冷互熱,遇上寒流時,風也是忽大忽小
說不定表情對了,光影對了,姿勢漂亮,可是風沙飛揚,效果就不對了
這畢竟是一個很動態的電影,不像一般走位講台詞的靜態電影
某些角度上來說,難度甚至比功夫片更高
因為功夫片可以套招,一遍又一遍重來,或者後製加快動作速度
可是,棒球電影就是速度這麼快,演員沒打到就是重來,演員沒接到就是重來
這只能靠苦工去一次又一次的投打,再去剪接去找出最適合的鏡頭,沒辦法慢動作
拍攝或套招
這部分,幕後花絮有提過相關內容
不能以看棒球比賽的角度去看棒球電影
比賽姿勢再醜,表情再醜,光影亂七八糟,甚至漏接暴投都是可能的
但是棒球電影裡,不管是打出安打,撲壘,就連漏接或暴投都必須是設計出來符合
導演鏡頭需要的
看完以後就可以理解,拍棒球電影的難度遠遠超出我們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