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版:http://marc-w.blogspot.tw/2014/03/kano.html
魏德聖的台日三部曲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以三年一部的速度行進,如今
在《KANO》劃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亦或是休止符?這點可能只有魏導本人才知道了)。
這系列的中心主旨,也就是台日情節,實實在在地貫徹在這三部曲中。本片也不禁令人想
起去年經典賽經典的台日之役,只差一個好球結果便完全不同。不到九局下第三個出局數
成立為止不知道比賽結果,棒球真的是太迷人、太容易令人上癮的一項運動了。
《KANO》表面上講的是棒球,實際上卻蘊含了許多人生哲理。例如「心正則球正」、「心
浮氣躁,跟人家打什麼棒球」(對照最近UBA師大與義守的打架事件...)、「不要想著贏
,要想不能輸」、進球場前先敬禮(能夠有幸打球,當然要懷抱尊敬感恩之心)、「一球
入魂」等等,這些都是使得本片層次得以進一步提升的原因。有人會質疑本片是否太過熱
血?但其實如果一部片子要賣熱血,它就應該從頭到尾熱血到底(例如《志氣》),而不
是要熱不熱、要冷不冷的半調子。所以本片的熱血程度對我而言,是可以欣然接受的。
歷史考據的部份,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得到劇組重建當時1931年嘉
義市景的用心。尤其是那個噴水池,雖然我不是嘉義人,但也在嘉義讀了三年半的書,看
到片中呈現出的嘉義圓環噴水池建設情景,感動之情便油然而生。而被很多人詬病的動畫
特效問題,據說是因為後期製作的時間太趕(我猜預算超支大概也是原因之一吧),導致
有幾幕略顯粗糙了些,不過還算是可以接受的水準(有留下來看完工作人員名單的觀眾,
應該都可以注意到特效人員其實滿多的)。說到這點,其實本片的製作水準應該可說是國
片有史以來數一數二高的,花了三億(大約一千萬美金)的預算,在好萊塢還可以算接近
獨立製片,在台灣已經是超大製作。而看過成品之後,幾乎可以說這三億花得實實在在,
一點也沒有浪費。
雖然片子長達三小時,不過節奏抓得滿好的,不至於讓人產生不耐感。族群和解與共容/
榮是本片的中心主旨之一,以《KANO》這樣的格局、規模與企圖,稱它為一部史詩也不為
過。片中穿插了嘉南大圳竣工(1930年)及其設計者八田與一技師的片段,雖然時間不太
對,不過我相信這是劇組刻意的選擇。而結果也相當不錯,讓這些片段與嘉農的「農」字
有更緊密的連結。另外特別要提的一幕是蝴蝶,當那隻蝴蝶翩翩飛舞時,感覺像是在象徵
台灣這個蝴蝶王國,如今飄揚在日本國土之上。而嘉農的球員們,也像是毛毛蟲破繭而出
一般,脫胎換骨(其實我還想到了吳宇森的白鴿)。
電影的配樂一向是故事氣氛營造的推手,本片也不例外,可以說是熱血催淚的大功臣。而
除了電影本身好看之外,我認為《KANO》可以達到的一個重要效果,是讓平常沒有看棒球
、不懂棒球的人,在看完電影之後,也能夠體會到棒球的魅力所在。至於隨片子上映後吵
得沸沸揚揚的「媚日說」,那根本是個假議題,這邊也就不多討論了,相信看過本片的觀
眾心中自會有一把尺。最後,不管喜不喜歡棒球的人,本片絕對都是今年必看的國片之一
。
英雄戰場,天下嘉農!
9分(台,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