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好讀版:http://glenna1106.blogspot.tw/2014/03/kano.html
第一次知道這部片,
其實是在看完賽德克巴萊之後,好奇魏導的下一步,
就看到了這個電影劇本,
當初只知道是一部棒球電影,但對嘉義農林這支球隊完全一無所知,
雖然我是喜愛棒球超過十年的球迷,
不過對於台灣的棒球史真的是懵懵懂懂。
直到看了電影以後,才發現馬志翔說得沒有錯:
「其實這部電影不只是棒球,甚至不只是熱血。
你若進到電影院來,除了能享受到好看的故事之外,
也希望能讓你對自己的土地更認識一點、更有信心一點。
我們好像一直在期待著別人對我們的肯定,
但我們確實應該能更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KANO是一部讓人看了血液沸騰的棒球電影,
但它同時也是部引人入勝的歷史電影,
甚至,它所傳達的精神:永不放棄、自我肯定、齊心逐夢......
都能喚起你心中那曾經為了某件事堅持到底的美好信念。
(以下有雷)
從不在乎到好想贏
電影從錠者對回憶中那個「天下嘉農」的追尋,
到甲子園的開場再倒敘回那個沒有贏過任何一場球的嘉農隊,
以摔倒的方式跌進場中的確很符合這隊伍的給人的第一印象:傻氣而無害,
或許也是表現出他們從一路被眾人不看好的跌跌撞撞,
到現在能揮舞著隊旗踏進這個只有強者才能入列的棒球聖地,
其中的戲劇性吧。
一開始的他們,即使輸球也不曾感到沮喪,
這或許不是因為他們生性樂天、而是因為輸得太多已經麻木,
他們在大比分落後以後仍然能在場邊開心地哼著歌,
彷彿完全沒有勝負欲、沒有好強心。
這一點即使在近藤教練領軍以後,依然沒有改變。
但在這個年紀的孩子,真的可以完全不在乎輸贏嗎?
直到颱風夜的那場意外擦槍走火群毆,
他們內心的鬥志終於被喚醒,
不想被人看不起、不想就這樣一直被當成笑柄,
這樣不甘的心情,
近藤教練說,就到球場上決一勝負吧。
對於近藤教練不也是如此嗎?
他那顆熱愛棒球的心曾經被放棄比賽的球員們給冰封,
雖然誓言要帶這群孩子進入甲子園,
但我想他真正下定決心、還是在跟議員爭取經費補助的時候。
因為不甘心自己的球員被人輕視看低,
所以更要打出令人驚艷的成績來。
當齊藤跟大江這兩個將要畢業的學長,
哭著說「真的好想贏一場球啊」,
他們終於不再是那支輸了也能無所謂的嬉鬧的球隊,
至此他們已經脫胎換骨,當求勝心這根釘子深深的紮入心中以後,
就會用盡氣力開出燦爛的花、結出纍纍的果。
你知道如何種出又甜又大的木瓜嗎?
一開始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只覺得有趣,
後來一直到了甲子園冠亞軍賽的時候、平野對教練說出這番話時,
這段話成為這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台詞。
以農業來做比喻,不僅呼應了嘉農這學校的農夫本質,
更讓棒球精神與這片土地有了親密的連結。
最後一年的阿基拉即使手指不斷流血也不願放棄比賽,
對當下的他來說,他就是那棵被打下釘子的木瓜樹一樣沒有退路,
而其他被他那奮戰不懈的精神給感動的隊友們,
就是那些沒有釘子、卻被告知「木瓜就是要長這麼大才叫木瓜」的木瓜樹。
「投給他們打!我們會幫你守住!」
兩次看KANO,我的眼淚都在這邊潰堤,
一場棒球賽或許會造就一個英雄,但只憑一個英雄也無法贏到最後,
這是棒球迷人的地方、也是棒球動人的地方。
一個人追夢的身影也許勢單力薄,但一群人追夢就能讓人感到無所不能,
看著這些野手一個個飛奔撲球、攔下那些不可能守住的球,
每一次的拼搶都替他們換取了繼續追夢的機會,
是這樣的永不放棄,
讓在場的觀眾即使大勢已定還是忍不住在內心祈禱奇蹟能夠出現。
你怎能不愛棒球?
看到馬志翔的專訪有提到,
在台灣拍棒球不容易,因為幾乎人人都是棒球迷,都有自己的獨到觀點。
要如何讓棒球迷滿意、讓非棒球迷也能感染其中的熱度,
簡單的說就是讓內行的可以看門道、讓外行的能夠看熱鬧,
在畫面上的取捨以及編排就變得相當重要。
我以棒球迷的觀點來看,我覺得馬志翔做得還滿成功,
他不但把贏的部分拍得好看、把輸的地方拍得更是動人。
即使早知道最後的比數還有勝負的結果,
但在看的當下,仍會忍不住的握緊雙手跟他們一起緊張。
我第一次看電影看到不是靠著椅背,而是挺直脊梁聚精會神地看著球場上的一切,
而身邊有幾個觀眾亦是如此的入戲、就像是在看一場真正的棒球比賽一樣。
於是你怎能不愛棒球?
即使到了兩好球依然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只要一個失投球就可能江河變色,
即使到了九局下半二出局,仍然可能因為一棒就此逆轉勝負,
一切數據只能當作參考,那些翻盤還有爆冷、就是棒球最扣人心弦的地方。
從中產生過多少希望,從中又粉碎過多少美夢,
從中讓多少人笑著離開,從中令多少人淚灑球場,
信手拈來都是一個個可以比虛構劇本更加熱血跟戲劇性的故事。
從私下打架到球場分勝負,從想贏對手到不輸給自己,
關於運動精神、乃至於自我的追尋,
這部電影細膩的一層又一層堆疊敘述,
讓輸了比賽這件事不只是雖敗猶榮,更有自我肯定的價值。
這是棒球,也是人生。
歷史的縱深:那個美好年代
前面提過,這部電影不只是棒球電影,也是歷史電影,
就如網友所說,因為加入了歷史的深度,
讓它不只是一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空背景下的棒球故事,
而是真正屬於台灣那個年代的棒球電影。
雖然也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設定,讓KANO在上映之前,
就被扣了「媚日」的帽子,
但我仍然想肯定整個團隊對歷史考究的用心,
並且也想說,我們不應該逃避自己的歷史,而是堂堂的面對它。
在賽德克巴萊裡,講述了日治時期的惡,
而在KANO裡,則描寫了日治時期美好的一面,
就像馬志翔在訪談中說的:
「歷史沒有對錯,人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而他選擇把這樣的美好用電影說出來。
但這畢竟不是一部「紀錄片」,
改編自真實故事,就代表其中有真實、也有虛構的成分,
比方說嘉南大圳的完工其實早了嘉農拿下全島冠軍一年,
但為了將這個年代兩件大事並陳在一起而挪動了一下歷史的時間軸,
我覺得是相當巧妙而成功的改編。
我很喜歡嘉南大圳放水的段落,一直到農夫驚訝的撈起流入溝渠中的水,
這個耗時十年的巨大工程,就跟嘉農打進甲子園的過程一樣,
用努力跟拚勁化不可能為可能,於是也帶來了同等程度的感動。
關於二刷
上一次二刷電影是「星空」,
還是因為後來有導演映後座談才有動力衝去的,
不過像這次時間相隔這麼近就二刷還是很難得的(上週四跟今天)。
第一次看的時候專注於故事的直線發展,
這次看則更能分些心思去看支線跟細節。
也因為看了一些網路上的心得,對於一些段落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我覺得這部片真的值得至少看兩次。
像第一次的時候我還不太能體會錠者這段的穿插,
第二次則是比較進入狀況,也變得很喜歡這樣的開頭。
而結尾CG的部分,看了第二次反而比較能夠釋懷XD
最後,期待這部片的票房能夠維持甚至加溫,
我還想看這個團隊的下一部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