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友提醒:內文影《控制》雷)
我想,我是永遠無法看懂大衛‧芬奇的電影了,因為我從來不曾感受到那些評論或電影心得中所描述的「出乎意料」,甚至是完全相反--在他那完美、精準的運鏡中,我以為他要的就是讓我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他的攝影機不喜歡動(更不喜歡晃動)。他的電影,用小說來講吧,就是第三人稱全知觀點但是拒絕描述角色心境變化。這麼說來,也許可以稱呼他為電影界的海明威?可是大衛‧芬奇又比海明威華麗的多,我是說低調的奢華。
透過景別、角度和位置的變化,他嚴格控制畫面傳遞的訊息量,重要的,不重要的;襯托的,主題的,節奏--就像音樂,雖然我從來聽不懂音樂。
透過這嚴格的控制,大衛‧芬奇的電影達到了極高的張力,就算只是最平常不過的對話(他的電影充滿了平常不過的對話,而昆汀.塔倫提諾充滿了莫名其妙的對話)我們也不至於分神,因為跟著鏡頭、跟著他、跟著角色的思路一起推進是那麼地自然,不需要多加思考關於電影的「訊息」就直接進入了我們的腦海。
是的,「訊息」才是芬奇最關心的東西,而不是「內容」。
他的電影就是不斷的傳遞「訊息」,預告著將會有新的訊息(也就是訊息),還有角色對訊息的反應(還是訊息),環環相扣的訊息營造出強大的壓迫感,而且這些訊息往往都帶有黑暗色彩,也就更加重了壓迫。
「訊息」可以是任何東西,所以在《搏擊俱樂部》他嘲笑資本主義也嘲笑嘲笑資本主義的人們,在《火線追緝令》他展現了一個令我們窒息的城市,老警察威廉的冷漠厭世和年輕警察大衛的急躁和正義感,在《社群網站》他述說了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和他的寂寞,在《控制》中嘲笑了婚姻、媒體還有社會。
講極端一些,看他的電影可以完全不理會台詞,就像看王家衛的電影你可以只看台詞一樣。
如果抽離他的電影,單純討論這些「內容」,他的劇情不過是簡單又平庸的無聊小故事:有個人因為生活的壓力精神分裂搞了個秘密組織想要炸掉大樓;有個瘋子殺了警探的老婆想要激怒他殺了自己;有個天才在創業的過程中拋棄了自己的朋友;有個妻子陷害丈夫,最後又回到丈夫身邊。
好吧,我承認這些故事的諷刺意味都很濃厚,可以引起我們的思考,但是這有哪個「出乎意料」的成分呢?或者說,在電影的訊息堆疊下,到底要怎麼要才無法發覺原來泰勒是主角的幻想好朋友、約翰最後會殺了威廉的老婆、愛咪最後會陷害前男友回到尼克身邊?
當然你不會在電影的「開頭」就知道結局,只是透過「訊息」的揭露,劇情平滑且毫無阻礙的通往的不就是那必然的結局?就好像恐怖片中,你看著穿著暴露的女主角獨自往黑暗的走廊盡頭走去,隨著音樂你的情緒逐漸緊繃--然後在鏡頭在轉角處一轉。
什麼都沒有。就在你和女主角同時安心回頭的剎那,鬼怪突然現身,你嚇得他媽的屁滾尿流。
嚇到是嚇到了,可是出乎意料嘛...,你還記得自己看的是鬼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