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音樂圖文網頁版http://ppt.cc/i-bM
《我們買了動物園》:二十秒無忌的勇氣
【劇情簡介】
喪偶的班傑明為了給膝下子女好的成長環境,
舉家遷至郊區,買下百廢待興的動物園,
重新經營這座園區以及他的家庭,
體會人生的第二次機會。
【想像力的迷走神經】
這是一個溫情的故事,《我們買了動物園》改編自一位英國爸爸的真實人生經驗,
也就是劇中班傑明的原型人物。
人類與動物的關係,動物園便是寫照,
野生的,圈養的,若即若離,
人類與動物嘗試於各種安全距離之下一起生活成長。
人類之間的關係何嘗不是如此,
家庭的,社會的,親疏遠近,
人類彼此也嘗試於各種安全距離之下一起生活成長,
《我們買了動物園》固然是溫馨家庭劇,我們仍可從上述觀點切入。
從投資學的角度來設想,
每樣「東西」自有它的價格,買進無非是為了有效獲益。
當然這裡的獲益是廣義的,並不侷限於金錢收益,重點在於有效,
若無法發生有效,可說是一筆失敗的投資。
我們生活中買過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東西,
「一座動物園」似乎不是那麼常見的消費經驗。
班傑明以有價的方式買了動物園,
從中獲得無價的情感收益,能說如他意料之中嗎?
我們普遍認得量性的價格,買得起與否是單純的門檻,
卻是質性的價值因人而異,也就是所謂的「眼光」,
許多買賣兩訖的關鍵在於值不值得,
而非時下常見的「性價比」這樣的數字可以充分顯示,
人的決定也是如此,
班傑明買了動物園,安全與危險,方便和麻煩,
不會是決定性的考慮,
而是他內心為了家庭願不願意這麼做,
顯然,他願意而他也得到了有效回報。
【幾句對白幾個念頭】
「20 seconds of insane courage」
《我們買了動物園》班傑明對子女的激勵說詞,
我們嘗試如此解讀為二十秒無忌的勇氣,
呼應先前所介紹決定性的考慮之外,
讓孩子鼓起勇氣去嘗試猶豫不決的事情,
班傑明「掰」了這個二十秒的說法,
我們相信當初他願意買下動物園,
也曾徬徨,也需要相同二十秒無忌的勇氣。
我們或多或少都是在「謊言」之中長大,
有些是千真萬確的謊言,好比「不乖就帶去山上賣掉!」,
也許現在的我們會納悶:「那時候山上真的有人在等著買小孩嗎?」
原來,只不過是一句嚇阻效果的話語罷了。
此外,有些謊言的異曲同工有如班傑明的二十秒說法,
像是「筷子敲碗以後會變乞丐」,是嚇阻也是養成,
體會上一代的付出,我們透過自身的人生閱歷,轉化交給下一代,
人生漫遊,或許我們買不了動物園,也掰不出二十秒,
自然的真情,終將為我們領航。
【意猶未盡再來一杯】
《我們買了動物園》的導演卡麥隆克洛(Cameron CROWE)善於描寫情感,
九零年代後期的《征服情海》(Jerry Maquire, 1996),
《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 2000)都是典型的佳作。
截至發稿適逢台灣發生「阿河身故事件」,一隻32歲的河馬死亡,
河馬流淚的照片觸動民眾的惻隱之心,
動物保護的議題觸動社會的敏感神經。
河馬是地球上次於大象與白犀牛的第三大哺乳類動物,
並不容易成為人類生活中飼養的寵物,
《我們買了動物園》除了帶給我們人類情感的溫暖,
亦可以幫助我們透過電影對於動物管理多一份認識與瞭解。
無音樂圖文網頁版http://ppt.cc/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