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sten1688 (ksten1688)》之銘言:
: 台灣的電影坦白講輸韓國一大截
: 台灣只會拍
: 1. 小品 (不是小品不好,是小品太多)
: 2. 類似豬哥亮那種鄉土劇(不是鄉土劇不好,這種電影對電影水準提升沒幫助)
: (這種電影看電視連續劇就夠了)
: 台灣電影的多樣性跟創意程度都很低
: 輔助金又亂搞,之前《花漾》真是笑話
: 這種電影程度之低落,令人昨舌
: 文化局拿百姓的納稅錢亂花
: 整個電影產業程度也不夠
: 反觀韓國,是怎麼爬起來的?
: 賠錢怪自己,跟觀眾無關
額,就我個人來看的話韓國人口5千萬就市場規模也比台灣大一倍還要多
然後韓國政府對韓國電影的扶持也遠比台灣政府扶持的力度要強,對電影產業的扶持
可不
是政府給點什麼錢就行了
早期韓國發展商業片並不注重品質,真正的好片並不多,後來意識到影視劇的根基還
是在劇本在編劇的培養,所以政府牽頭開辦了大大小小編劇培訓班,有專業院校的編劇科
班也有民間對普通人的編劇課堂,可以說因為政府對編劇人才的重視和培養為韓國的電影
電視
劇輸送了大量的人才
也是得益於這些人才才讓韓國的影視劇從量變到質變,韓國對編劇不僅僅是培養還在
社會資源上為編劇保駕護航,編劇的地位不僅高受到尊重,更在物質享受豐厚的回報
韓國最高級別的編劇一集大概是2千萬的韓幣,大概新台幣57萬,新入行的編劇一集
也有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