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這兩部片我看的順序是: 韓 => 中
個人推薦:韓 > 中
先草列幾個推薦韓版的理由,之後再詳述:
1. 處理女主角對兒子很驕傲、很照顧這點,韓版的表現相對細膩、很順
2. 處理女主角轉變這點,韓版處理「內外不一」這點讓人比較有銜接感
3. 唱歌的舞台表現,真的韓版的畫面比要有動感、好看
4. 處理女主角戀愛情感的那部分,比較有漸進變化、曖昧的感覺,收尾也好
==================================以下有雷====================================
1. 處理女主角對兒子很驕傲、很照顧這點,韓版的表現相對細膩、很順
台版再闡述婆婆有多位自己的兒子驕傲
大都透過「口頭上」說說而已
老實說對白這塊在中韓的處理很不一樣
韓版「直接」把OS配給觀眾聽
中版要看演員的表情、動作
可能因為我先看韓版了
所以就會覺得相形之下
中版的表現比較沒有到位
直接用看的會比較霧煞煞
但是在韓版裡
你從婆婆如何「恭送」兒子出門上班
先是整理衣服、再鞠躬
比較隔壁媳婦站挺挺
你可以看得出來婆婆眼裡是多麼重視、寶貝自己的兒子
而且從韓版婆婆逛市集
你就可以看出來那種早期女人為了家裡、自己能省則省
那種「捨不得」花在自己身上
Ex. 喜歡一雙鞋,但是逛三圈了還買不下手
但是「很捨得」給孩子、孫子(塞錢吃飯)的時代女性特質
看到都讓我不禁想起自己的阿嬤
在那樣的年代裡要一個人帶這麼多孩子
還要包辦所有家事
對我們慷慨卻不失教養
對花錢計較、怕浪費、東西能用則用
那種勤儉的模樣對我來說是非常具有時代指標性的
不需要服裝、道具
就是看人的舉手投足跟對白你就會知道
中版我只能說這婆婆貴氣太重了
真的是吃苦養大孩子的嗎?
台灣阿嬤這輩確實都有種「秀氣」存在
像是站著、坐下的時候手都會放好XD"
所以這大概就是我看韓版的大剌剌、粗俗就「難過/受」的地方
但是歸亞蕾的貴氣
會讓人覺得她應該兒子不只是普通大學教授
而是不需要做家事整天美美就好的貴婦
可能跟描述早期吃苦這點比較少也有關係
2. 處理女主角轉變這點,韓版處理「內外不一」這點讓人比較有銜接感
中版女主年輕後真的就「轉化」太快了
雖然有保留碎碎念這點
但是你不會覺得這是個「內裝老人」的年輕女子
相比之下韓版真是超級犧牲色相的
看得我很糾結、難受
完全真的是「大嬸樣」的年輕女子
因為本身比較少看韓劇的婆婆媽媽
所以一開始蠻難接受居然有這麼粗魯的老婆婆
當這樣的行為還套到年輕人身上
簡直要摔枕頭了、垂牆....
在餐廳裡掙扎要叫孫子輩「哥哥」也很有趣
在樂團成員部分
各有優缺點:
中版有帶到團員們形象上轉變的過程
但是韓版最一開始的「龐克」風格卻讓人印象深刻
3. 唱歌的舞台表現,真的韓版的畫面比要有動感、好看
看中版完全沒有high感....這是娛樂製作功力的差異嗎?
雖然同意很多人反應中版的歌比較有時代感
但是時代感一定要透過歌曲才行嗎??
確實在韓版女主的第一首歌完全不知道唱得好不好(聽不懂阿....)
但是整部看下來你會有種越來越年輕、越來越進步的感覺
描述樂團受歡迎
韓版很直接用路人打賞的鈔票多寡讓你一目了然
而不是像中版一句「我們從來沒有這麼受歡迎」帶過
鈔票這種現實的回饋才會讓願意改變具有說服力
包含女主角裝可愛讓樂團唱她喜歡的曲風這個開場
韓版裝可愛的效果讓我也會覺得「好吧,那就試試看」
再來是女主唱歌的表情
中版不知道為什麼很出戲...
韓版雖然像發呆但是穿插其他畫面很成功
特別時White Butterfly那種含辛茹苦表現得真的很苦阿....
4. 處理女主角戀愛情感的那部分,比較有漸進變化、曖昧的感覺,收尾也好
光是結尾韓版有「最後一眼」+變回去後的「再相見」就直接大勝了
中版在女主教導「不要怕黑的秘訣」這裡會讓人比要有心理上進一步的感覺
隔天被助理撞見到銜接樂團成員聽到八卦的反應有比韓版順
但是沒有種讓人會臉紅心跳曖昧的感覺
韓版可能因為偶像劇等等成功經驗太多了
從借住時女主惴惴不安的發問
到野餐時女主的害羞
男方明明很緊張還是問了句「那我怎麼樣?」
別髮夾+親額頭(表示憐惜)...etc.
感情線韓版真的好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