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之前我對這場山難只有淡薄的印象,再加上預告片中有很多叫得出名
字的演員,所以一直以為電影調性會是好萊塢災難片,略帶警世意味的熱血理想
童話故事,不會有那麼多人死,主要角色應該也不會死。
看了之後發現與好萊塢災難片一貫的調性不同,對電影來說劇情平順得可以
說平淡了。就像一般電影一樣,出發之前以及在基地營所營造的歡快氣氛,還有
那些想要完成夢想與找到自我的期待,都在在讓我開始緊張,壞事一定會發生。
電影總是會在讓人覺得看得到希望的時候,情況急轉直下。
然而普通的好萊塢災難片,在情況急轉直下之後會有轉機,主角可能會力挽
狂瀾,主角可能會挺過困境絕境重生,主角可能會為了拯救隊友而犧牲,隊友可
能也會為了拯救主角而犧牲,而他們的死亡可能都會換得另一個人的生存,實力
堅強的角色死亡也通常有能讓觀眾情感上接受的原因,也許是為了救人,也許是
自食惡果,也或許所有主要角色都活著。
《聖母峰》卻不是這樣,在看得到希望的時候,情況急轉直下,風暴來了,
Rob不願意放棄Doug,但Doug還是死了;Rob自己也因此身陷險境,回去拯救羅勃
的Harold也死了;而最後Rob自己也死了。還有Scott也死了。唯一的轉折是Beck
奇蹟般地活過來。
而我們不知道為什麼Rob之前可以讓Doug放棄登頂,這次天氣預報的天候更
差、基地營有低壓越來越接近的消息,Rob還是讓Doug登頂;我們也不知道為什
麼Scott堅持登頂。就算回家後瘋狂搜尋資料,買書、二刷,大概可以理解Rob
和Scott的原因,理由對於戲劇來說也太模糊了,不夠合理。
但是現實就是如此不夠合理。所以幾乎以某些文本陳述了真實事件的電影
《聖母峰》看起來平順得近乎平淡,沒有太大的轉折,也沒有太大的起伏,劇
情大概就是:去爬很難攀登的山→有一些插曲和危機→風暴來了→有人順利下
山,有人死了。
然而看完後回家卻覺得後勁很強,也許因為電影只是陳述,沒有給出明顯
的答案,也也許這部電影沒有完滿的結局,直到現在仍然覺得像是某部分還在
那座山裡,與角色同步,嘗試著要前進或是後退的抉擇。
在殘酷的環境下,每一個抉擇影響的都不只自身,也能更直接的感受人性,
不論是好或壞的部分,
例如Doug雖然不清醒,卻仍然有微弱的意識,當基地營要Rob放棄Doug自己
下山,Rob說我們都在聽著,他無法丟下Doug自己離開;
例如Rob以極低的價格搶走了記者,Rob和Scott有點像是競爭敵對關係,理
念也不同,但是當山上人滿為患,Rob想要尋求合作時,第一個還是向Scott提
議合作;當Beck跌落鋁梯,Rob邊繫安全繩邊問Scott鋁梯可上兩個人嗎?Scott
給了肯定的答案,並且立刻開始幫忙繫安全繩、抓住繩索“去吧,我會拉住你”;
當Scott說我先送…下去,然後我會追上你們。Rob反射性關心地問你不先休息
一晚嗎?
例如當Rob在對講機裡呼叫拜託,我需要氧氣,Michael和雪巴像是沒聽到
一樣自顧自地往下走,而Harold停下了,一陣猶豫之後決定回頭;
例如當需要搜救,有人害怕得縮在帳篷裡,也有人義無反顧地再次上山。
“Human Beings Are Not Meant to Survive at the Cruising Altitude
of a 747.”
就像在風暴之中,Rob和Harold能緊緊的挨在一起,卻仍然無法阻止他死亡。
在人類必須要掙扎著求生的極境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這麼近,卻又這
麼遠。在冰冷的山岳面前,人類無比渺小,生命無常,這些人性的光輝格外明
亮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