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帝夫賈伯斯或許是我這陣子看過最精采刺激的電影了。關於我會這麼說這一點,我自己
也嚇了一跳,但是這部電影能讓一個當天只睡了三個小時的人全程目不轉睛也是個不爭的
事實。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首先要知道,這並不是一部歌功頌德的偉人傳記,我相信對賈伯斯的
崇拜者來說這部電影簡直是把賈伯斯黑的體無完膚,賈伯斯本人要是還在世的話對這部電
影的態度只有可能比祖克伯對社群網戰還要差(題外話:其實我看完社群網戰以後還滿挺
祖克伯的)。
對我這個基本上不用蘋果商品,對賈伯斯的了解也不多的人來說,整部電影勾勒出形象經
過整理後基本上就是一個相當有眼光、遠見,懂得謀劃算計,卻也過度偏執、自我感覺良
好且有嚴重情感障礙的人,而這些都是在三廠產品發表會前的後台所呈現出來的。
Aaron Sorkin自己就說他想寫的並不是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劇本,而是挑出這個人最具指
標性的時刻。1984年的麥金塔發表會是賈伯斯重大挫敗的序曲,1988年的NeXT發表會是悄
悄醞釀的復仇計畫,1998年的iMac發表會則是他的成功歸來,這三個時間點賈伯斯與他身
邊幾個重要人物之間的互動即構成了這部電影。而同樣的角色在不同的時間與賈伯斯爭論
的話題通常相去不遠(進一步凸顯了他的固執),尤其是Steve Wozniak不斷的要求賈伯斯
公開表揚Apple 2的團隊與質疑賈伯斯的實績,順便點出了賈伯斯不是工程師也不是設計
師,而是擔任一個類似樂團指揮與電影導演的角色(即使這部電影本身儼然是由編劇寫的
對白所帶動的)。
再來就是我之所以會用刺激來形容這部電影的原因,劇本。並不是指劇情上有什麼驚人的
轉折,而是指對白的質與量完全達到了令人喘不過氣的程度。其中為數不少的爭辯橋段,
言詞交鋒的犀利度比起編劇前作社群網戰猶有過之。有幾場爭辯還穿插著回顧畫面,緊湊
的效果宛如興奮劑,讓人不願意閉一刻眼(再次重申,我那天只睡了三小時)。
當然在一部傳記電影中飾演主角的演員絕對是關鍵,而即使這不是我心目中他最好的一次
演出,麥克法斯賓達也再一次交出了精采的成績。不過我不會說「我在銀幕上沒看到法斯
賓達,只看到了賈伯斯」這類的話。可能是我對年輕的賈伯斯幾乎沒有認識,可能是我太
熟識麥克法斯賓達的外表,當然也有可能是兩個人真的就長得不像,一直到第三段我才覺
得演員和本尊有像到。但這無法抹煞他在電影中所塑造出的角色形象令人信服的事實。要
說的話,今年的奧斯卡影帝爭霸戰中我喜歡他更勝李奧納多(與詮釋的角色吸引人的程度
應該有很大的關係,李奧納多主要是讓我覺得他演得很辛苦)。
總結來說,即使是對蘋果和賈伯斯一無所知的人我也是很推薦這部電影,對於想要鉅細靡
遺,清楚了解賈伯斯生平所有故事的人可能就沒那麼推薦(不過說真的,想知道這些去
google一下就可以了)。或許有些場景與對話在現實中是沒有發生的,但就像我修過的一
堂中國歷史課的教授提到沙丘密謀的例子一樣,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場密謀,李斯和趙高又
怎麼可能留下證據讓司馬遷寫進史記呢?這一定只是司馬遷根據史實和歷史人物的性格所
杜撰的一種可能性。但也沒什麼人去批評司馬遷在鬼扯蛋,因為這個推論是合理的。史書
都如此了,更遑論講究戲劇效果的電影。我也相信現實中賈伯斯與女兒的關係沒有電影描
述的那麼緊張,只是電影的結尾也因為先前的鋪陳加倍凸顯了感人的元素,也讓我從此對
iPod的印象多了一絲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