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會不自覺地一遍又一遍問自己。
「她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唱歌走音?」
早幾個月的時候看了美國版走音天后,所以巴黎走音天后一出就去看了,
明明喜劇橋段貌似更多,
那種歐洲貴族烘托出來的氛圍讓女主角的歌聲更顯突兀而讓人發笑,
但是,法國版的走音天后,毫無疑問地,讓人更覺得沈重。
凱特琳芙蘿(Catherine Frot)的演技在這部電影中完全發揮在臉部表情上,
她的雀躍、低落、寂寞、堅持的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
以至於到後面她演出而又不斷走音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無法再像開場那樣笑出聲來。
我想,這就是電影成功的地方吧,一點一點把觀眾的情緒帶入。
而電影中瑪格麗特的老公和管家也是另外的大亮點,
一個嫌她丟臉,用盡辦法不參與在瑪格麗特的演出中,
而管家則是盡忠職守,不但為瑪格麗特做好幕後的一切,更是盡能力保護她,
讓她在追逐音樂的路上盡量不受到傷害。
瑪格麗特是不幸的,她用盡辦法,甚至被激進的年輕人利用,也要走上舞台,
就是為了已經不愛她的丈夫可以重新看她一眼;
她又是幸運的,她的管家愛護她,讓她仍然像個孩子那般對音樂有莫大熱情。
從她要出席年輕記者和藝術家辦的小型音樂會這場戲,
他的丈夫讓車在路途中拋錨,而管家又及時救駕有功,
這部戲真的把兩個男人和瑪格麗特的周旋演繹得太好!
管家一次一次拿起相機為瑪格麗特拍照的時候,也是這部戲的精髓所在,
讓整部戲的靈魂昇華,我太喜歡那時候的快門聲和火把的煙,
讓拍照這件事儀式感變得尤其重要。
每次管家拍完照從相機背後探出頭來,他的表情就像為電影中的每個章節劃上句號。
電影由始至終每個人都不願意告訴瑪格麗特真相,
但卻各有各的原因。有些出於保護,有些出於利益,
有些出於關心,有些卻只是漠不關心想看好戲。
他們音樂協會的人的嘴臉最是虛假,
和瑪格麗特那總是帶著孩子般期待的臉形成強烈對比。
每次看到他們一起出場的時候,總是會默默地心疼一下瑪格麗特。
這部電影就是這麼深沉,
你以為只是一個五音不全的貴婦人強迫大家聽她在舞台上面吼叫,
但看到最後,卻發現別人恭維她的聲音有故事、有靈魂、有情緒,是千真萬確的。
瑪格麗特的歌唱老師出場比較晚,但卻一次次帶向全劇高潮,
很多次在他差點要對瑪格麗特說出她五音不全的事實的時候,
都成功讓觀眾情緒跟著一起緊張。到底人是希望他說還是不說的呢?
或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所以導演始終隱晦地表達歌唱老師自己的立場,這真的很高明。
最後,雖然這部是一個音樂喜劇,
但事實上逗趣的部分並不那麼多,
我覺得這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很能帶動觀眾情緒,
看到最後真的覺得很沈重。
她為了她深愛的丈夫而歌唱,但她的丈夫甚至沒有多看她一眼。
但至少,當她站在舞台上穿戴整齊歌唱的那一剎那,
她是勇敢追夢而閃閃發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