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網誌版:https://goo.gl/QpfKL2
雖然根本不懂甚麼是120 fps,但還是衝著傳說中最高技術的「未來3D版」上了京站威
秀觀賞這部電影。
(以下有電影雷,請斟酌閱讀)
很明顯地,這部電影處處充滿人性的荒唐以及內外反差,不論是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哥兒們
私底下也只是屁話一堆的青少年、比利流下眼淚時腦中卻是啦啦隊女的裸體、這一秒還在
絢爛的舞台上下一秒卻準備回到狼煙四起的戰場……等等,無不觸起觀眾的荒謬感。
而這樣將戰場英雄轉化為跟你我相近的小人物的反差感,自然與美國崇尚的英雄主義文化
有著很大差異。
英雄可以有弱點,但只能猶如希臘英雄的悲劇性格,有善妒、易怒之類的人性弱點;不能
是像比利林恩那樣的軟弱,猶豫究竟要不要藉故脫離戰場(也就是使他成為英雄的場域)
。英雄不能戀戰,但更不可以拒絕戰鬥(除非是像《鋼鐵英雄》那樣更反傳統的英雄),
拒絕戰鬥的英雄會被貶為人人唾棄的過街老鼠,這點最濃烈的表達方式就是啦啦隊女孩(
處男比利以為是真愛的女孩)都明確表達他不該脫離戰場的時候,觀眾幾乎都能透過比利
的表情感受他心中強烈的墜落感與失望。
講講電影畫面。未來3D確實擬真地不可思議,走在戰區的市集,躲在碉堡後方射擊,在戰
壕裡與敵人近身搏命,這樣的3D畫面比起聲光效果更多、腥羶味更重的表達方式都更讓人
覺得真實,並且因為真實而更為加強了我們跟比利的連結感。
然而我們沒有一個人是比利林恩。我覺得這部作品是以頗為溫柔但殘忍的手法,烘托出一
個仍然不成熟而困惑的年輕大兵,並強調這些恐懼與副作用都是無法被分擔、無法解套的
個人經驗,因此比利在經歷了整個半場表演的躊躇之後,仍選擇與兄弟們回到戰場。
這部作品在北美的票房不甚佳,想來應是這種強調國民英雄的軟弱面的故事,不合崇拜超
人拯救世界的美國人的口味。
不少人抱怨這部電影打鬥場面沒幾個(或許是以戰爭片為標準?)、或是劇情過於平淡沒
啥起伏就結束;我覺得這樣細緻地描摹人物內心的作品更為難得,但確實不是一部轟轟烈
烈的大作。李安用這樣重視演員演技與情感的題材,而非奇幻或動作片來結合未來3D技術
的用心,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