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ontonni (我是屏撇 丑陋主義 的)》之銘言:
: 推 ruby02162000: 書中至少什麼櫻代奶奶的就是假的了,或是故事可能是 12/23 08:54
: → ruby02162000: 真的,但是是別人的故事,已證實不可能是她奶奶 12/23 08:54
: → ruby02162000: 記得還有一篇什麼在臺灣幾十年不敢講話,怕被認出口 12/23 08:56
: → ruby02162000: 音的日本人,看的時候覺得很假......我外公日文超溜 12/23 08:56
這個是有可能的,我阿公年輕時在日治時代是念台中日本人的高中(現在的二中),日語
很好,但是228事件有被抓差點被槍斃(我也是228受難家屬),大難不死,後來對於講日語
就很低調(警備總部的分部就在下個街口XDXD),要接近解嚴時才放得比較開。
不過這不是我要談的重點。而是這事件反應了什麼?
在我開始探討以前,我老實說,有買她的書也響應過她電影的募資,也曾經在灣生回家的
粉絲團發言過。不過,就我記憶,在我分享西岸的灣生歷史經驗時,粉絲團會有比較詭異
的氣份....後來就沒去了
我們來理性的想一想,先整理一些線索:
1.灣生是真的(這沒有疑問),陳宣儒開始浮上檯面前,新聞已經報導過不少灣生回台領
取出生證明或者日治時代戶籍資料。
2.在陳宣儒女士之前,已經有不少人研究灣生,但是還是很隱晦(我有印象最早的一次,
是20多年前的中國時報的副刊報導過花東的日本殖民村)
3.灣生回家有露臉的灣生應該都是真的
4.只有陳宣儒女士本人的家族資料存疑
5.陳宣儒本人似乎也不是文史工作者出身
6.陳宣儒真的有賣出畫嗎?還是她只是在自己粉絲團貼圖?
7.陳宣儒書中還有電影,偏重東部灣生,缺乏西岸灣生
補充一下東西岸灣生差異,西岸灣生大比例是軍公教子弟,例如電影KANO裡面的日本人小
野的父親是八田與一的建築師部下,這些人就算戰後被「送到」日本(不用「回」,是尊
重他們在台灣出生),戰後仍然不錯的經濟生活,敝人小時候就讀台中的光復國小,那是
日治時期台中中區的唯一小學- 新富小學,然後在我國小時,民國七十年左右,每隔幾年
都有日本灣生阿公團回母校參訪。那是沒廉價航空,出國是大事的年代,那些阿公都是西
裝筆挺幾十個人一起來的,當時雖然戒嚴,校方跟他們也蠻隱晦的,但現在想起來,西岸
灣生的經濟實力應該都很不錯。
而東岸灣生就不一樣了,東岸灣生主體是要來耕田的,主要是日本的下層農民,移民來是
結成一整村,就紀錄來說,台灣農村子弟要放牛吃草,而這些日本人也很多有一樣經驗。
而拼湊這些線索起來,可能是這樣:
1.東岸灣生有很多故事值得挖掘,可以做成一個好作品
2.要作成構想中的好作品,需要有意願的當事人、要有資金支援
3.如果這個發想人是很普通的普通人,頂多祖母是個灣生日本人,而在法律上,妳不是日
本人也不太會日語,那該怎麼去接近那些灣生當事人與說服出資人?
善意推定的話,陳宣儒可能是馬基維利型的人,為了達成好的結果,手段不拘,因此「故
事行銷」被用到的紀錄片的推廣上。
什麼是故事行銷呢?就是運用故事,去塑造主人公。例如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就
是很有名的典型。這種行銷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 情感,來聚眾。
故事行銷的問題是,真正的人生、歷史事件不見得有很好的戲劇化情節,所以要處理成「
故事」。
研究故事行銷的技巧還可以發現有分減法型跟加法型。
減法型:例如說《大江大海1949》主要就是減法型-隱惡揚善,把邪惡的事情藏起來,留下
淒美善的情節。
加法型:疑似是灣生回家的書本版,電影沒有問題,電影可以發現是沒有講陳宣儒本身家
族的(如果我記錯,請指正),而是書裡面,才有講。
類似的還有阿湯哥的電影《末代武士》,把西鄉隆盛造反的近代洋槍洋砲的西南戰爭,改
成更古老的用武士刀+弓箭的戰國武士 VS. 現代化制服洋槍洋砲的政府軍
but.... but
末代武士是劇情片,是個戲劇,本來就不求跟史實一模一樣(史實沒有那麼大的對比跟張
力啊),《灣生回家》或者《大江大海1949》的書可是要紀實的耶...
(《灣生回家》的電影本身應該比較沒問題)
搞文創,劇情片、故事書大用特用故事行銷無可厚非。可是紀錄片、傳記、紀實書籍用
故事行銷適當嗎?宣傳上張冠李戴、杜撰故事可以嗎?
而陳宣儒女士到底是不是真的善心在作這件事?還是她就是一個商人?一個抓住大好機會
的商人?
覺得可以這樣判斷:研究灣生的文史工作者其實不只她一人,也就是說那是有一個不小的
社群,陳宣儒其實不是灣生研究的「國母」,她只是其中一人,或者說是promoter
例如說臉書上還有灣生的社團,比如灣生回顧錄
https://www.facebo1ok.com/wanseinihonjin/
陳宣儒是不是有藉著製作灣生回家的書跟電影,來壟斷灣生的話語權?聚焦到他自己身上?
換句話說,她是不是個收割者?
更進一步,在推廣灣生回家的期間她是否有打壓或忽略其他的灣生研究社團?讓大眾以為她
自己是唯一的權威?
我想這是重要的判斷點。最後我建議大家,對灣生或者日治時期的台灣歷史有興趣的朋友,
灣生的研究不是一言堂,灣生回顧錄等等有更豐富多樣文史資料蒐集的FB社團,甚至還有別
的灣生紀錄片,才是更值得大家去關注的,如果陳宣儒女士真的為富不擇手段,你有所不滿
,抵制的方法應該是支持其他更專業、優質的研究或者製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