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eila (Lizzy)
2017-01-27 14:23:46◎《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 - 微發燒人生
圖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1836079
1986年在法國上映的《巴黎野玫瑰》,當年引發許多討論,除了入圍奧斯卡與
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獎,其片頭的激情性愛場景也曾被懷疑是假戲真做。多年
前觀賞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Betty的瘋狂野性;過了這些年,長了點
歲數再度觀賞,看見的是一個特別的人處於不適合的世界裡,又缺乏壓抑自己
、模仿他人與接受現實的能力,被永恆的不滿足與旺盛的企圖心給灼傷。
Zorg(Jean-Hugues Anglade)在海邊小屋做水電雜工,他交往沒多久的情人
Betty(Beatrice Dalle)丟了工作後,搬來與他同住。Betty無意間發現Zorg
的手稿,認為他是個有潛力的小說家,她希望兩人能就此突破生活現狀的限制
。
Betty用讓Zorg沒有回頭路的方式,逼他離開了海邊木屋,並堅持將Zorg的手
稿打字寄去給各家出版社,相信這一定會扭轉兩人命運。但隨著時間過去,機
會越來越渺茫,Zorg也越來越無法控制發狂般的Betty,只能不斷收拾殘局。
電影前段Zorg與Betty的情投意合、狂野性愛,底下流動著的是Betty的浮躁情
緒。她起先看似想突破現狀、更上一層樓,但隨著更多荒唐事發生,才發現情
緒極度不穩定的Betty,恐怕永遠不會有滿足、平靜的一天。Zorg說的沒錯,
她是被斷了腳筋的野馬,這世界對她而言太小了。Betty不斷尋找下一件事,
不斷移動,對於任何阻礙都採取最激烈的手段。Zorg盡了他的努力,想馴化這
匹野馬,但卻越來越惡化,無法制止Betty以最極端的方式完成理想生活。
Zorg的最後抉擇,既是種殘忍,卻也是對兩人的慈悲。
不只是Betty不適合這個世界,其他人多多少少也都在忍耐,電影裡面幾乎所
有主要與次要角色都曾短暫發狂或失控過,或者隱約讓人一瞥他們可能有的「
不那麼正常」的某一面,但大多數人會盡快壓抑那些渴求,繼續默默接受現實
。例如Zorg,他內心當然也有如Betty般瘋狂與感到不安全的那面(Zorg扮女
裝時穿著與Betty類似的紅衣正是一種暗示),但大多時候,他繼續過日子,
把心中藏有的「不正常」填入小說裡。然而Betty管不住自己,讓她特別性感
的狂野特質,卻也是她的詛咒。她的性魅力,與對各方面的不滿足及歇斯底里
,是互為表裡的,對他人而言,淺嚐時很刺激,但成為日常卻很痛苦。
因此Betty與Zorg就像片中那首兩人合奏的琴音,Zorg彈著柔和的曲調,Betty
卻不願服從於那樣的氛圍,選用一個較為衝突的音符,連敲數下。兩人的樂音
和在一起依舊動人好聽,但不用懂音樂的人也聽得出,Betty帶來的那個音符
,是「另一種東西」,不是純粹來配合、映襯主旋律的,是要被人注意的,是
要影響別人、拉著別人跟她走的。她無法被這世界馴化,世界也容不下她。
《巴黎野玫瑰》法文片名的意義是「早晨體溫37.2度」,這可以是懷孕女子微
高於一般人的體溫,也可以是身體快要發出警訊的微發燒溫度。Betty就是這
樣的謎團,旁人永遠不知道她將帶來的是喜悅還是恐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人無法以這樣的高溫活完長長的一輩子。
《巴黎野玫瑰》iTunes租片連結:https://goo.gl/EgF6Ok
《巴黎野玫瑰》Google租片連結:http://goo.gl/kFW8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