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說諾導本身的英國出身與家庭背景以外,我想諾導會選擇這個題
材,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想要拍一部「去英雄化」的戰爭片。
戰爭片最容易運用的套路,當然就是塑造一個非凡的英雄;所以我們
有《搶救雷恩大兵》的米勒上尉深入槍林彈雨中找回雷恩大兵;有那
個以超大美國國旗為背景對大家訓話的巴頓將軍。有時候是悲劇英雄
,像《來自硫磺島的信》的超越了極度絕望的栗林忠道、《聯合艦隊
司令長官》裡面的富有人情味的山本五十六。
但是諾導他想要的是把「英雄」這個角色抽離開來。整部《敦》片有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都是在描寫極度的焦慮、求生存的掙扎、還
有在高壓環境之下的人性失常。諾導盡可能把三條主線的戲份給打平
,但是花了極多篇幅在描寫搭上民船卻因為精神失常而鑄下大錯的陸
軍士兵;在擱淺的漁船裡面一邊驚恐地忍受著被當做活靶的命運,一
邊等著潮漲、然後內部張力終於大到引起幻覺與內鬨。
如果是普通的英雄化的戰爭片,應該要把很多篇幅放在湯姆.哈迪飾
演的戰鬥機飛行員、民船的老船長,還有岸上的海軍軍官。但是諾導
在敘述這些「英雄」的時候,是很壓抑的,是盡可能旁觀的。邱吉爾
的歷史性演說,從逃難士兵的嘴裡唸出來,沒有什麼激情,遙遠地像
是來自宇宙的背景雜音一樣。
是寫實也非寫實,看《敦》片的時候,兩個小時內我感受到的是把自
己代入逃難士兵的焦慮恐懼當中,而不是看英雄出頭的爽快感。
我想這或許就是諾導想要的。諾曼地登陸我們會記得艾森豪,北非戰
役我們會記得隆美爾,但敦克爾克裡面我們會記得什麼英雄?沒有,
大家就是逃、逃、逃、求生、焦慮、混亂、崩潰、獲救、再掉回海裡
、功敗垂成。每個人都不是英雄,又或者說,活下來的每個人都是英
雄。
誠而言之敦克爾克戰役是很冷門的戰爭片題材,因為一邊落荒而逃,
而一邊則犯下了無可饒恕的戰略錯誤,沒有哪邊是真正的勝利者。但
也或許正是因此,諾導才特意挑選了這個冷門題材來開拍,因為他打
從一開始也不打算走傳統戰爭片的套路。
※ 引述《lomogenie (genie)》之銘言:
: 諾蘭 為什麼要拍這個電影,有他自己的說法嗎?
: 看完電影之後,我很直接的感覺是:
: 這是一個歐洲人,尤其是英國人,才特別有感受的題材。
: 查了一下維基百科,發現 諾蘭 是英國人,
: 不知道這是不是他從小到大耳熟能詳的故事?
: 然而,選這個題材,也就意味著:
: 美國人 和 亞洲人 未必能夠很同情地瞭解整個故事。
: 在看過「黑暗騎士」、「全面啟動」之後,
: 我一點都不懷疑 諾蘭 的編劇能力,
: 但這也就讓我更好奇:
: 這一次,他為什麼選拍一個英國人熟悉的歷史故事?
: 他本身就有很好的能力,去講一個架空的虛構故事,
: 這次,為什麼要選一個英國人的「光榮故事」?
: 關於這部電影:
: 我自己喜歡的點是,這類題材,可以拍的很激情、很愛國,
: 但諾蘭很節制,沒有故意灑狗血,刻意製造動容的氣氛。
: 可是,我也會覺得:
: 如果這部電影不是 諾蘭 拍的,恐怕不會引起像現在這麼大的討論。
: 關於結合歷史背景的戰爭片,我看的不多,大概就是 雷恩大兵、太極旗,
: 我會很好奇,諾蘭 為什麼要選這題材,他想要賦予什麼?
: 這個題材不好駕馭。
: 像我自己就會覺得,裡頭沒有底層德軍的心聲,似乎少了什麼,
: 但 諾蘭 也不是那種主打「反戰」,以標榜人道精神為特徵的導演,
: 批評裡頭沒有德軍,似乎也沒必要,
: 這也就回到問題的起點,為什麼他要拍這個歷史戰爭題材?
: 有版友讀過相關訪談嗎?
: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