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敦克爾克》無聊。我就是覺得《敦克爾克》無聊。但這個無聊裡很有趣。
為什麼無聊,那是跟我的觀賞習慣和動機有關。我會問自己,我是為了追求什麼
去看?一百二十分鐘的感官轟炸?一個視覺奇觀?是為了娛樂還是看到一個新的
讓我不知所措的什麼?
又如果這部電影不是在28*21的大螢幕上看,而是坐在自己家客廳,我真的可以
把自己牢牢的鎖在螢幕前,不從敦克爾克先撤退,撒個尿,隨意轉台,停下來滑
個手機覺得等等再看沒關係嗎?
答案是不行。
整部電影是事件的結合。幾條線,幾個人,碰到歷史上的大困境,他們試著離開。
但這幾個人,是浮面的,是「可能是你是我的某個人」,那讓角色的個性稀薄到成
了聖母峰的空氣。很多人會說,人物刻劃是該片導演的弱像,這次他不用在意了。
「刻劃幾個小人物也就是你我」反而成為他的一次進攻。但所遭遇的戰鬥就是,我
們若不把自己帶入,其實很難去同理或同情這些人。我們是帶著一種觀看去看,看
完了,懂他的意圖,喔,對,活著就是勝利。戰爭之下有人性。但十天後,你除了
記得形式「陸海空」對應「周天時」,你記得什麼?你甚至連自己的感情都不太記
得。所以他無聊了。
但這個無聊很有趣。因為觀影的時候,他還是會讓你緊張。他有在作故事,故事在
配樂裡,在場面調度,在形式中,在敘事時不停生出「危機」來,陸軍小兵要搭船
逃離,怎麼搭,船要不是被炸,要不把這些人趕下去,怎麼樣都回到海灘上,空軍
和敵機作戰,海上小船在了隨時會爆發的逃兵。這些都是衝突,都有事。而音樂在
時下了,時間軸怎麼接合,一週一天一小時怎樣無縫接軌,創造一種共同的情緒,
這些都會把你扣在緊張的狀態,他試著讓你的大腦有事好作,他試著讓你感受到衝
突,讓你有感情。讓你去審美。於是出現一個好像沒故事,但又很有故事的電影。
這個無和有,就是「藝術」之所在。他不只是想說一個故事,而是場面攝影配樂敘
述方法節奏的全面啟動。用你的感覺去呈現一切。
所以我看電影的時候不無聊。所以我看完重新回想起,當感覺退下,電影讓我無聊
了。但無聊的很有趣。
而無聊,不是爛。只是因為他不符合我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