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迷影評有圖版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36349
靠片(Cult Film)的文化其實不見得能被多數人接受,就算是去年橫空出世的《台北物
語》盛況,聲勢也還是只在小眾粉絲間迴響,主流大眾在觀影的選擇上依然傾向選擇有穩
定口碑、體驗可被預測的片子。選擇不將時間投資在不確定能否得到愉快回饋的一部電影
上,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身為一名在電影院裡笑出一年份腹肌的台北物語鐵粉,在觀賞一部到位的靠片時,
必須要說從極致荒謬與反差突兀感中獲得的樂趣,感受到的是種微妙難以言喻的體驗,如
同從一幅抽象畫裡找到只有自己才懂的端倪,樂不可支。
而這樣的曠世「奇片」更因為其不可複製性才顯得珍貴。一年全世界產出的電影千百部,
爛番茄拿不到二位數、IMDb 分數幾乎探底的片子所在多有,大多數這樣的劣質電影最後
都沉沒在大眾記憶裡的百慕達海域了,這幾部天選之片又何德何能谷底反彈引起眾人的喜
愛,進而成為另類經典?
我們可以注意到這些電影都以「讓觀眾開懷大笑」而聞名,因為在演員或導演試圖正經八
百的表演時,卻吐出一句不合時宜的台詞,或是帶出一個意義不明的鏡頭,衝突與反差感
恰好弄巧成拙而產生了喜劇所要求的效果,
起頭合情合理,結果卻出乎意料-這種不協調感正是引人發噱的重要元素。
說起來很輕鬆,要能精準創造這樣的感觸也不是容易的事,要是做得不夠足,就會淪為二
流搞笑片,要是做錯了方向,違和感反而會產生詭異不安的感受,好比說《逃出絕命鎮》
就是導演刻意將違和感向驚悚方向操作的優良示範。因此《房間》能成為經典奇片,按照
導演原本的設想,不得不說也是有了不少運氣才能走到這一步。
演員啊,在片場最糟糕的一天也好過在其他地方最好的一天
《房間》或許已經是一部奇特無比的經典靠片了,但《大災難家》的出現則是賦予了它另
一種面向的厚度與生命力,。
就算是這樣一部製作水準匪夷所思的電影,在那背後也恐怕注入了一個人的半輩子心力和
一生的夢想,那麼其他規模更大、醞釀更久的作品,無疑承載了更多人的靈魂,這不但是
詹姆斯法蘭柯對於經典的無上致敬,更是毫無保留地告白的對於電影製作的愛。
湯米和葛瑞的相遇可說是他們彼此,也是後來的影迷們最大的幸運,極度自信但卻孤獨的
湯米與具備外在條件但卻總是放不開的葛瑞,兩人剛好互補的個性幾乎是注定要來拯救彼
此的。
而不管這趟追逐電影夢的路途有多麼艱險荒謬,兩人依然不離不棄互相扶持,簡直是一部
日系愛與友情的勵志片無誤,有時候在受到了朋友的鼓勵之後,雖然自己還是原本的那個
自己,但卻變得可以做到先前做不到的事,諸如此類神奇的化學反應,本片做了很真誠的
演繹。
追逐夢想的兩難
看著湯米一路跌跌撞撞,一開始還覺得好笑,直到電影進入製作中期,導演本人和整個劇
組起了大大小小針鋒相對的衝突後,令觀眾的心情也不由得複雜了起來。
他寫的劇本就幾乎是自己的人生寫照,也許真的曾經有過什麼很重要的東西被信任的人奪
走的經驗,也或許僅是單純得不到注意與關懷,在長期的孤獨與自卑之下,本能才演變出
了過度自信的外表來武裝自己。
湯米確實是不懂電影也不會折衝妥協,才會惹得其他工作人員滿腹牢騷,但他也不過就是
個渴望能被人理解卻不擅溝通的普通人而已,我們完全無法認真的討厭他,反而還在首映
會上他奪門而出時,與葛瑞一同擔心起他的心情好壞。
湯米的創作歷程,就算只是一介電影門外漢都能看得出來十分不專業又不切實際,我們很
難用一個有電影才華的人來描述湯米,最多就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嘉許罷了。
回到現實人生來,如果有一件你始終都想達成的事情,你為此投入許多時間計劃後,但實
際執行的路上卻是亂石嶙峋,一雙腳走到破皮流血如注,那麼還應該堅持下去嗎?究竟這
些阻礙只是必經之路,還是因為自己的才華與能力本就不足呢?總歸來說,夢想真的是那
麼值得追求的嗎?
我會說,不一定。
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特殊案例,就算硬著頭皮走到最後,又有多少人可以像湯米一樣豬
羊變色,浴火重生呢?
理解自己內心渴望的事物,或許比追夢更重要,當然,假如探究了半天還是發現心靈深處
呼喊著想要豪賭一把,那麼請記得電影史上有個人曾笨拙的努力過,並留下了一道燦爛耀
眼的軌跡。
More at Medium
https://medium.com/@danielshieh/c52fd291e83d